委内瑞拉电网遭受网络攻击、英特尔芯片曝出MDS漏洞、Facebook8700余万用户数据泄露……互联网、计算机系统、数字设备及其承载的应用、服务、数据等组成的网络空间深刻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助推社会经济进步,但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棘手。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地。国家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也适逢其时,大展身手。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加速]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必然需要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出台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为一级学科的决定,2016年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以及人社部等六大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将高校培养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提到新的高度。
网络空间安全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运维、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岗位有网络安全工程师、渗透测试工程师、安全测评工程师、安全架构师、安全运维工程师等。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2015年全国只有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两所高校开设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到2017年已增至18所,翻了8倍,目前已有53所高校开设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其中,广东开设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高校最多,有7所,分别是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惠州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截至2018年底,全国241所高校设有网络安全相关专业244个。
目前已有53所高校开设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专业。
而且,随着《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重大文件发布实施,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也驶入快车道。2019年全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预计达631.29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45.5%。网络安全企业数量、实力均有了较大提高,从业企业近2900家。此前,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刘烈宏也谈到,要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培育扶持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2019年全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预计达631.29亿元。
[人才缺口预计明年超140万]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透露,目前已开设与网络安全直接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保密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5个专业,全国布点233个,2018年共招收本科生9231人;网络安全相关学科硕士点788个,去年招收硕士生30208人,比2017年增长44.4%;博士点222个,去年招收博士生4851人,比2017年增长17.7%。
网络安全相关学科专业布点与招生人数。
此外,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同打造“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共建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首批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等7所高校入选该项目,今年又有4所高校入选,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
虽然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兴未艾,但与爆发式增长的网络安全人才需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正如教育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封化民所言:目前每年网络安全学历人才培养数量不足1.5万。而《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安全报告》数据显示,当前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数量缺口达70万,预计2020年将超过140万。
[薪酬可观超过求职者期望值]
无论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单位,社会上对网络空间安全非常关注。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门学科联系紧密,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面非常广。《2019网络安全人才市场状况研究报告》提到,北京、深圳、上海、成都、广州是网络安全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城市,相较于2018年前五城市60.7%的需求比重,今年排名前五的城市对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总量占全国比重仍有48.8%。从“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月度指数”变化来看,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三年扩大了10倍,IT信息技术、互联网行业仍是网络安全人才需求“大户”。
北京、深圳、上海、成都、广州是网络安全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城市。
不同行业对网络安全人才需求占比。
由于人才需求量大,网络安全人才薪酬也很可观,甚至超过求职者的期望值。网络安全人才市场状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网络安全求职者37%期望月薪在1万元以上,但实际上无论政企机构还是安全企业,招聘岗位月薪超过50%高于1万元。“职友集”数据也显示,全国有关网络安全岗位平均月薪10560元,逾五成平均月薪在1万元以上。
不同行业招聘网络安全相关岗位平均月薪。
如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空间”,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保障,离不开坚实网络安全技术与产业支撑。但无论是安全维护还是产业发展,最终离不开人才建设,打造一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链已是形势所迫、现实所需。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