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冯庆艳 实习记者 穆相彤 AI、大数据的发展让隐私泄露成为如今的热门话题,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的故事,成为现代社会人人担忧的“噩梦”。
3月27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大数据杀熟”榜,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旅行平台飞猪、去哪儿网被点名。
近日有媒体通过测试指出,用微信进行文字聊天后,微信“精选”推荐的公号文章广告内容与聊天内容密切相关,疑似被精准推送广告。经济观察网向腾讯官方求证,官方给到了此前微信团队给出的回应称,“并未检测用户聊天记录,但用户的点击行为可能会影响相关资讯的呈现”。
微信团队进一步解释称,腾讯广告通常投放的人群非常广,投放的基本逻辑是基于用户群体属性,广告主可选择他们设定的目标人群,因此很容易出现用户收到的广告“恰好”和自己的聊天内容、浏览内容相似的巧合情况。
微信的隐私问题并不是第一次引起热议。1月9日,微信发布了一份微信数据报告,对各年龄层的用户进行了画像描述。不少用户产生质疑,认为微信在“监控”他们的聊天数据,其中有网友表示:“微信不读取聊天内容,怎么统计表情使用画像?”微信方面当时回应称,所有数据均已脱敏。
去年12月27日,腾讯发布《腾讯隐私保护白皮书》称,在安全机制上,腾讯运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去识别化等多种安全技术,研发多款内部安全工具和用户终端安全产品,保障数据安全。
实际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隐私泄露早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2018年11月28日,中消协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报告显示,在测评的10类100款App中,91款App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受访者中曾因个人信息泄露而被骚扰或侵害的人数占比高达85.2%,近半数App的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
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表示,通过技术检测以及用户举报发现,携程旅行、QQ音乐、酷我音乐等14款APP疑似存在过度收集短信、通讯录、位置、录音等用户敏感信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
就在昨日的博鳌亚洲论坛“AI+时代来了吗”分论坛上,威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文琦表示,希望未来有一个更发达的分布式AI系统,来帮助解决数据清理、安全隐私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进展则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