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4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有关“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网络游戏,被视为危及青少年成长的“毒瘤”持续滋生;色情信息、网络欺凌、网络骚扰等“污浊”内容乘虚而入,进一步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社科院调查显示,有71%的中小学生遭遇网络欺凌,但只有15%愿与父母沟通,“假装没看见,不理会”是他们最常用的应对方式。
当今青少年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如何优化网络环境、制定监管策略、强化上网安全性等问题,亟待解决。
调研报告:
71%遇网络欺凌仅15%告知父母
详实的调研数据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
去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据介绍,该调研报告是国内首次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全国性社会调查,年龄层覆盖13岁-18岁青少年。
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中,每天上网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内者,不足五成;有24%的青少年上网时长达最多4小时。
让人担忧的是,超过三成的青少年在网络上遇到过色情信息骚扰,遭遇场景包括社交软件、网络社区和短视频等;遇到过网络诈骗信息比例则为35.76%;而遇到过网络欺凌的青少年比例最高,达71.11%,其中以网络嘲笑和讽刺、辱骂的形式比例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面对色情信息、诈骗,还是网络欺凌、网络骚扰,“当作没看见,不理会”是青少年最常用的应对方式。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想同学或朋友进行沟通。
网游成瘾:
悲剧频发游戏监管刻不容缓
与“污浊”信息比肩的,当属泛滥成灾的网游。
两年来,仅《王者荣耀》一款游戏就引发出过起悲剧:“13岁少年玩《王者荣耀》跳楼”、“少年偷玩《王者荣耀》花费家长2万”、“少年打《王者荣耀》40小时后中风”等新闻诸见报端。
2017年,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曾八次“声讨”《王者荣耀》,称其向社会不断释放负能量,“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
迫于舆论压力,腾讯紧急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措施。《王者荣耀》制作人李旻也发布了名为《为了爱,为了梦想》的公开信,表示愿意接受批判与监督。
不过,游戏成瘾的现状绝非腾讯一家促成。网易游戏几款热门游戏也颇受质疑。
与网游相比,更可怖的威胁是危及到“人身安全”。2018年,一款自杀游戏“Momo”曾席卷全球,多名青少年在网络上遭受“恐怖袭击”,这些看似荒谬的自杀游戏,为青少年及家庭造成了重大伤害。
财产损失:
00后受害者占比已达35%
如果说游戏是“元凶”,那智能手机可能充当了“帮凶”的角色。
据《2018年度手机安全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360手机先赔共收到举报7716起,其中00后受害者占比高达35.3%,15至20岁的青少年已经成为受害者最为集中的年龄段。相比2016年的数据,00后受害者比例增长了近5倍,受到举报最低年龄从2016年的13岁降低到了2018年的7岁。
360安全专家葛健认为,从案件类型上来看,多是因为青少年甚至儿童使用手机玩游戏或者浏览短视频误操作或者误相信导致的损失。360黑客研究院院长杨卿还在芳草地国际学校开讲了“网络安全一堂课”,他认为,中小学生在对网络先进技术保持好奇的同时,也应对网络世界的隐私安全隐患以及财产安全隐患保持警惕,同时也要有网络法律意识,不要沉迷更不要滥用。
解决之道:
需政企家庭三方协同及软硬件兼施
基于目前的青少年网络安全形势,互联网行业领军人物在今年两会上发表了看法。
“要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管理平台,控制未成年人在全网范围内的上网时长”,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已连续三年持续聚焦青少年网络健康,建议触网管理、家长监管、企业措施、观念培养等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
网易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建议,社会应提供更多可供青少年玩乐的场所,并鼓励适宜青少年的内容开发。此外还要做好立法保障,打造安全健康的青少年网络生态。
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也曾在第五届互联网大会时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键在于发动更多家长参与,而平台也需给家长提供工具。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廖仁旺提议,不健康的网络内容,会让少年儿童养成不良上网习惯,青少年手机应安装“防火墙”,规避网络不良信息。
“目前主流的防御监管措施分为软硬件两极”,网络安全专家冯宇铭告诉新浪科技,软件方面,游戏公司须推出反沉迷系统、短视频等公司应启动“时间锁”,通过限制时常等措施防止沉迷;硬件方面,例如适配智能路由器,通过家庭防火墙的形式管理网络,防止恶意扣费软件等带来的危害。
“青少年上网安全问题,绝不是光靠科普教育就能解决。从中涉及到多个层面,它需要政府、企业及家庭的协同发力,还需软硬件兼施且不断优化,只有多方联合、全面、系统地出台举措,才能真正保护青少年网络安全,但这绝非一朝一夕”,冯宇铭说道。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