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对巨量手机用户来说,APP已成为囊括阅读学习、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APP在助力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但是,作为一种新业态、新工具,APP也存在明显的“成长的烦恼”。2018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说,目前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主要分布在App领域。在共计5458份有效问卷中,有此遭遇的受访者占比达85.2%。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按照在调查总样本中的占比,居前两位均在App领域: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占62.2%,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占60.6%。与此伴生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网络诈骗屡治不绝。予以有效治理,切实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势在必行。在综合治理过程中,行政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须履行主体责任,用户需提高防范能力,相关法律也要加快完善。
进行专项治理。 据报道,今年1月至12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专项整治的App范围涵盖了电子商务、地图导航、快递外卖、交通票务等多方面。对强制、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未经消费者同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发生或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而未采取补救措施,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包括责令App运营者限期整改、公开曝光,依法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治理效果值得期待。
加强企业自律。 一方面,App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要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示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并经个人信息主体自主选择同意。不以默认、捆绑、停止安装使用等手段变相强迫用户授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与用户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快成立全国性和地方性的APP行业协会,通过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自净作用,有序管理和发展APP行业。
出台专门法律。 目前,治理APP个人信息泄露和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主要依据《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客观上惩戒力度仍显不足。据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和起草,期待未来的这部专门法律,明确把手机APP等新兴互联网业态的个人信息纳入法律保护,明确手机APP企业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同时,可以设立专门的个人信息监管部门,加强对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对手机APP市场实行宽进严出,加大惩处力度。
提高防范能力。 养成良好使用习惯,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消费者在使用手机APP时要小心谨慎,不轻易同意APP获取个人信息权限,不轻易使用手机APP支付软件,尽量避免在不熟悉的手机APP上输入银行账号及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区分账号体系,注册不同平台时,使用不同的邮箱和密码。用安全系数高的邮箱绑定金融类平台,切勿把金融相关平台的密码和其他平台的密码通用。一旦个人信息遭到侵害,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文章来源: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