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曝光一批无良企业借助骚扰电话、违规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App等敛财牟利后,工信部迅速作出回应,要求腾讯、百度、华为、小米、OPPO、Vivo、360等国内主要应用商店全面下架“社保掌上通”App,同时全力组织对同类App进行排查检测,对类似问题一并要求整改。
应该说,监管部门对于舆论监督的态度是积极的,但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举国关注,除了央视“3·15”晚会的巨大影响力,还有事件本身确实触碰到当前社会的痛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数据就是“宝藏”和“财源”,许多企业为获取用户数据使尽了浑身解数,有些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情况,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对100款手机App进行测评,发现有47款App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其中34款App没有隐私条款。包括支付宝、ofo小黄车、去哪儿网等知名企业的App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支付宝App未在收集的信息种类中注明个人敏感信息,且未对核心和附加功能进行区分,导致用户易认为所收集的信息均为必需项;网易彩票App违规收集个人财产证明、个人上网记录、通讯信息、位置信息(包括行程、住宿)等信息;ofo小黄车向关联公司及第三方分享相关信息时,未单独征得用户同意……手机App使用权限被滥用、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为用户隐私泄露埋下隐忧,一些个人信息非法买卖、电信网络诈骗等互联网安全事件正与之相关。
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宣布撤销Facebook的企业开发者资质,理由是Facebook通过企业开发者权限,以参加社交媒体研究的名义收集用户隐私信息,其中包括网页浏览记录和手机信息等。苹果CEO库克明确指控Facebook把用户数据作为赚钱工具。随后,Google立即将一款相关软件从苹果的iOS平台上撤下,因为这款软件也存在可能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Google的发言人随后向社会公开致歉。借由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世界网络巨头的价值观差别。
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企业通过移动端违规攫取用户隐私几乎成了潜规则,某些知名企业甚至冲锋在前,置法规、责任与道德于不顾。而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也与监管缺失不无关联。同一款App,国际版本所申请的权限,往往要比国内版的更加“干净”。比如某著名商城的官方App,在Google Play上架的版本申请了21个权限,而在中国发行的版本却足足申请了41个权限——这种内外有别的状况本身就耐人寻味。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的改变将更加深刻,如何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大局。就此而言,对于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问题不能头痛医头,除了有针对性地展开专项治理行动,还应以此为契机重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文章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