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中在贸易和科技领域角力,在一个关键方面,美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维持一个重大优势:那就是研发开支。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最新报告,由亚马逊和谷歌领衔的美国公司的研发支出是中国公司的五倍。普华永道统计了1000家研发支出最多的上市公司,追踪时间段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过去一年。
中国科技巨头,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的研发支出都排在44名之后。
美国公司是所有上市公司当中最大的研发支出者。在截至6月30日的过去一年中,被调查的1000家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是7,818亿美元,美国公司占据其中的3,290亿美元。而中国研发投资只有610亿美元。
在中国研发支出金额最多的公司中,阿里巴巴支出36亿美元,腾讯投资27亿美元。相比之下,亚马逊投入研发226亿美元,是所有上市公司中研发支出最多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支出162亿美元。
亚马逊巨大的业务促使它在仓库机器人和无人机投递的研发方面大笔投资。九月份,该公司宣布其人工智能助手Alexa可操作的设备又增加了15个。该公司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允许消费者可以在网上如同在商店里一样真切的看到物品。
与此同时,Alphabet在建立工程人才团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首席财务官波拉特(Ruth Porat)上周说,研发是公司运营支出增加的最大驱动因素。
中国公司跟美国公司的巨大差距
尽管中国公司试图追赶美国公司,但是它们跟美国公司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中国公司企图走捷径,而不是潜心研究。
高风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爱德华·谢(Edward Tse)说,美中研发支出的差距反映出中国公司过去十年对创新的态度。它们崇尚“运用已有技术,而不是进行原创性研究”。
他拿移动支付和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举例。支付宝在中国流行,它在2003年诞生,但是美国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首创于1998年。微信在大陆火爆,但是最早的即时通信软件是ICQ,由4名以色列青年在1996年发布。
中国公司“走捷径”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创新外包”。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助理教授豪威尔(Sabrina Howell)说,阿里巴巴,腾讯和其它中国大公司更喜欢通过收购、而不是通过内部研究来创新。
科技竞争是美中贸易战的实质
美中贸易战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遏制中共科技和制造业的野心。中共制定“中国制造2025”计划,希望在十年内主宰尖端科技领域,比如微芯片、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但中共不是通过公平竞争,而是企图通过收购、强迫转让技术、窃取等手段获得美国的高科技。
美国商务部10月29日宣布,限制美国企业向中国芯片制造商福建晋华出口软件及技术产品。此前有指控称,受中共政府支持的福建晋华窃取了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的知识产权,而美国商务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出这一决定。
今年稍早,中国中兴通讯公司(ZTE)由于违反美国对伊朗和朝鲜的制裁令,导致美国下达禁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售芯片,令中兴几乎陷入崩溃。之后,川普政府对其网开一面,但是中兴需缴纳14亿美元罚款和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