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宁
深夜,平放在桌上的苹果手机正在充电,竟然自动点开了携程APP,浏览起了酒店客房,看起了评价,还订了一间总统套房,而这一切都是手机自动完成的,仿佛有一个无形的人在操控。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杨女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0月7日《钱江晚报》)
手机虽然在用户手中,却被他人随意操控,这意味着用户的财产安全、信息安全毫无保障,而且容易滋生相关消费纠纷。手机被操控现象亟待引起重视。类似怪异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新闻中。去年4月,国家相关部门披露的监测结果也表明,很多智能手机可能已被恶意控制。
手机被他人操控,有的是因为被植入“流氓软件”,有的是受到黑客攻击。而新闻中杨女士手机被操控,专业人士认为其手机充电头里可能被装了“木马”芯片。无论什么原因造成手机被操控,都不容小觑,因为手机储存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手机被他人操控,用户既有可能“被消费”,也有可能被盗取账户资金,面临难以估量的损失。但从新闻看,有关专家主要提醒用户注意安全,如从合法正规的商店下载APP以及使用正规硬件,要连接安全的Wi-Fi等。
当然,手机用户有必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仅靠用户防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问题硬件伪装手段较多,用户未必能辨别真伪。如今,很多消费场所有各自的Wi-Fi,究竟谁安全谁不安全,不是每个用户都能分辨清楚。
所以,个人防范之外,更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的治理措施。首先,从产品质量方面应尽可能保障市场上流通的手机及充电设备都是安全的。其次,有关方面应对公共场所和商业场所的Wi-Fi和充电设备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监测。不久前,成都市民体验公共充电宝就曾发现,充电1分钟,手机被控制。再者,严查个案“杀一儆百”。就新闻中的案例来说,有关部门应检测杨女士的充电头,确认“木马”芯片是否植入充电头,然后调查销售商、生产商,对操控他人手机者进行曝光并予以严厉惩罚。这需要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手出击,让此类案例成为反面教材,产生更大的警示和教育价值。另外,针对手机被操控,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电子方面的法律法规。
文章来源: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