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在某网络商城中有商家公开售卖“人脸数据”,数量达17万条。这些“人脸数据”涵盖2000人的肖像及个人信息。目前,网络商城运营方已认定涉事商家违规,涉事商品已被下架处理。
自己的“人脸”等生物学信息掌握在别人手上,有的商家甚至对消费者的人脸信息深入分析,除了掌握消费者基本的肖像信息之外,还掌握了人脸的106处关键点,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轮廓信息,这不免让人“细思极恐”。不仅如此,这些个人隐私信息竟然在网上公开售卖,显然涉嫌侵犯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涉嫌违法犯罪。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相关部门发布的《2018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在网络应用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过半数网民表示网络购物、社交聊天时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很大;近四成网民认为手机APP、搜索引擎不够安全;近两成网民认为使用网络浏览器、地图导航产品时不够安全。
网民使用网络有了安全感,互联网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保护好“人脸”等个人信息安全。一方面,对于技术上的盲区,需要企业更大的技术投入来堵住漏洞;另一方面,也需要针对法律上的盲区,出台更详尽的立法。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切实把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