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今天(6月5日)下午,微信添加好友等功能出现的故障,腾讯回应称,下午微信部分功能出现短暂故障,微信登录、用户消息会话、公众号、小程序、外部链接等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时长约为5到20分钟,波及小部分用户。目前,各项功能已经完全修复。(据6月5日新京报网)
借用一句话“微信改变用户的生活习惯”。的确如此。微信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消息平台之一。微信2018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超10.8亿,每天发出450亿次信息,仅这两项数据就足见微信的影响力。基于微信功能的不断拓展,在满足了用户需求的同时,也甚至让社会越来越离不开这一社交载体。
也正是基于使用广泛、用户之众,也就越意味着微信不能出差错。要知道,微信登录、用户消息会话、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出现差错,乃至短时间的系统崩溃,给用户带来的不单单是交往不便,更有可能带来的是资金及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最显在的是,就有可能因为支付障碍给用户带来衣食住行不便。
微信故障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以今年为例,1月24日微信部分功能出现短暂故障,故障发生后5到30分钟,各项功能已陆续全部恢复,相关账号信息无影响。这也并不排除微信故障还会出现的可能性。虽然这其中的技术问题,于广大用户而言并不明了,但对于微信方面须引起重视,应有最基本的“危机”意识。
按照常规来设想,于微信而言,倘若故障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该咋办?如何确保微信内的信息安全、资金安全?如果资金出现问题后,用户又该怎样维权?如果因故障导致微信内存储的资料消失,又该有何种应对之策?等等。这些问题,对于用户是关注的,而对于微信方面,不知道是否有相关应对之策,若无,应及时做好“备胎”,以防万一。
诚如有专家表示“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故障,可能对社会、人群产生影响,造成不安全感和不稳定的情绪,甚至是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社交媒体的技术故障,可能不亚于某个银行或者通信公司的故障。”而这些绝非是危言耸听。更何况,黑科技无处不在且不断升级,微信若没有百分百的安全壁垒,难免会受到冲击。
同样,对于其它社交新媒体而言,也应引起注意。社交媒体碎片化、即时性的特点,虽迎合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但是任何便捷都须建立在安全基础上,这其中就包括用户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隐私安全等等。故此,出现故障后就不能仅满足于堵塞漏洞,更长远的是,应加强技术改进,甚至着手研发“备胎”计划,以增强用户使用的安全感、舒适感。
文章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