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出现初期,苹果公司凭借iPhone手机引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几年快速发展,市面上的手机产品可谓是玲琅满目。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智能手机保有量持续走高,智能手机市场凸显颓势,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滑,曾经一时叱咤风云的手机品牌如摩托罗拉、HTC已被边缘化,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中国市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人口红利基本消耗殆尽,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下滑最明显的地区之一。
手机市场颓势持续 马太效应加剧
近日多家调研机构发布,2018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数据来看,今年手机市场颓势依旧难解,手机行业的“苦日子”或持续到5G通信技术普及之日。其中群智咨询发布的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6.4亿部,同比下滑3.0%。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达2.1亿部,同比下滑6.9%,跌幅超过全球水平。
分析师认为,造成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规模下滑的原因在于中国大陆经济环境偏弱,运营商补贴减弱,高保有量以及手机均价上涨等多方面。目前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延长至约31个月。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告别巅峰,进入下滑通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的颓势并未影响头部品牌的市场状况。处于国产手机第一梯队的“华米OV”四大厂商依然在扩张市场,供应链消息人士称,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目前依然在积极地发布新机,扩大发货量。华为消费者业务BG CEO余承东此前在NOVA发布会上宣布“截至7月18日,华为手机近年全球发货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据预计,今年华为手机的出货量将有望突破2亿部。另外OPPO、VIVO经历了一季度的库存调整后,二季度也开始发布了主力的旗舰机R15系列、X21系列以及高端机Find系列、NEX系列。同比去年同期,其市场份额基本持平。
相对的,头部品牌蚕食了大部分市场之后,中小品牌甚至部分海外品牌只能分食碎屑,部分品牌最终可能面临退场的结局。其中魅族去年手机发货量仅2000万部,为了削减运营成本,魅族在今年内已经裁减了600多名员工,并整合了魅族、魅蓝两大业务集团。而金立也因变故而导致供应商开始对该公司采取更严格的政策。据了解,金立一个季度的发货量不到100万部。
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出海寻求增长机会
尽管头部品牌掌握中国手机市场大部分的份额,但由于中国已经成为存量市场,谋求增长只能是夺取友商手中的份额,因此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选择“出海谋生”。以东南亚市场为例,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手机供应商在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经在增长到三分之一以上,销量的前三名均为来自中国的手机厂商。甚至在部分销售地区,单个国产手机品牌的销售量已经超过苹果和三星。
在印度,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一加6的销售名列榜首,占据高端手机出货量的30%,其中第二是占据出货量19%的三星Galaxy S9,紧随其后的就是一加5T。实际上,一加在中国大陆虽然处于二、三线的位置,但在全球的收入中几乎有1/3来自印度。
另外,除了东南亚、印度成为国产手机厂商的热门掘金场所之外,中东欧也成为了国产手机份额快速增长的地区。在欧洲市场,华为基于通信业务的优势,较早进入了欧洲市场。而今年OPPO在法国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进入欧洲市场。据了解,小米之后也将通过子品牌的方式进入欧洲市场。业内人士分析,欧洲市场的进入难度要小于东南亚市场,不过中国手机品牌应先建立高端品牌的形象。
对于国产手机品牌来说,在国内竞争已经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出海寻求增长是必然的,不过国产手机谋求全球化发展,必然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产品线,才能具备在安卓生态体系有足够的竞争力。
文章来源: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