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根治垃圾短信?调查中,受访者首选“对滥发垃圾短信者处以重罚”(66.8%),其次是“根据举 报情况,对运营商设立处罚线,督促其自我治理”(61.7%)。北京师范大学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教授呼吁,在这一领域应尽快引入集体诉讼制 度。治理垃圾短信不能只靠行政手段,而是应该为个人维权创造更好的环境。
今年9月1日起,用户在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开户过户等入网手续时,需进行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这一“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抑制时下泛滥成灾的垃圾短信。如今,“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实行已满一个月,垃圾短信有没有明显减少呢?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78846名网友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81.1%的受访者坦言,“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实行至今,手机收到的垃圾短信并无明显减少。14.5%的受访者认为有明显减少。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对6178人进行的调查(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数据均来自该调查——编者注)进一步发现,80.6%的受访者直言当前垃圾短信泛滥的情况依然严重。92.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平均每天都能收到1条以上的垃圾短信。51.6%的受访者痛斥垃圾短信已对日常生活构成严重干扰。
受访者中,中国移动用户占77.3%,中国电信用户占11.9%,中国联通用户占10.9%。
92.4%受访者表示自己平均每天收到1条以上垃圾短信
“歌唱培训火热报名中”、“月均1900元可以请个老外学英语”、“自考专本科学历,最快半年到一年毕业”……作为“资深受害者”,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吴先生面对各种各样的垃圾短信显得既愤怒又无奈。吴先生告诉记者,不算手机软件拦截下来的,他现在每天平均都能收到3条左右的垃圾短信,主要都是一些广告和促销信息。而在手机没安装垃圾短信拦截软件前,他每天收到的垃圾短信一度有10多条。“那时每当听到手机短信的响声,不去看怕错过重要事情,看后又发现大多是垃圾短信,让人几乎崩溃。”
吴先生表示,平时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也没有人提醒后来会发送短信,更没有人让大家可以选择拒绝接受短信,反正留了信息就被默认为同意接收短信,而且还一条一条不厌其烦地发送。吴先生坦言,在吃了几次这样的亏以后,他就学聪明了,但凡让留个人手机号码时,基本都会故意写错号。
受垃圾短信困扰的并不止吴先生一个人。调查中,92.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平均每天都能收到1条以上的垃圾短信。
至于受访者所收到的垃圾短信的具体类型,调查揭示,“房产推销”类最多(57.9%),其次是“诈骗信息”(41.7%),排在第三位的是“银行保险”(41.4%),排在第四位的是“发票销售”(37.7%),排在第五位的是“商场店铺促销信息”(36.5%)。其他依次是:“教育培训”(34.4%)、“贷款服务”(31.0%)、“电商广告”(29.8%)、“证券销售”(24.8%)、“留学移民”(17.0%)、“学历买卖”(16.9%)、“育儿服务”(11.8%)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周庆山教授表示,在监管部门出台的治理措施与各种智能手机垃圾短信拦截软件的共同作用下,近来垃圾短信泛滥的情况的确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但是,目前的情况只是问题有所缓解,离有效治理以及根除都还有一定距离。
如此多的举措为何总是难以根治垃圾短信
其实近年来,对于垃圾短信的治理,我国出台的规定不可谓不多,采取的措施也不可谓不严。一方面,中央与各地纷纷将垃圾短信纳入管理视野;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三家电信运营商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垃圾短信举报受理平台。国家层面更是成立了统一的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然而即便如此,调查中对近年相关部门治理垃圾短信效果给予积极评价的受访者仅占19.6%,给负面评价的受访者多占50.1%。更有65.2%的受访者直言,不知道对于垃圾短信可以向12321平台举报投诉。
如此多的举措为何总是难以根治垃圾短信?调查发现,受访者认为首要原因在于“运营商不作为”(62.2%),其次是“监管部门管理不到位”(58.2%)与 “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够”(50.6%)。其他依次是:“垃圾短信制造者风险和成本太低”(46.6%)、“举报后处理的效率太低”(44.7%)、“受害者维权成本太高”(41.1%)、“《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制度不健全”(40.9%)、“相关技术手段欠缺”(26.7%)等。文章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