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深圳市政府近日出台了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安排数百亿的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机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
知情人士透露,为快速有效帮助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危机,此次深圳有关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支持机制”和“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通过股债组合拳方式,多渠道构建风险共济机制。
本周,怡亚通、英唐智控、北讯集团等深圳本地公司股价也先后走出平稳上涨趋势。
今年8月份,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远致投资受让饶陆华持有的科陆电子1.52亿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78%),成为科陆电子第二大股东,大大缓解了科陆电子控股股东的流动性压力。
此外,今年5月份以来,怡亚通、英飞拓、梦网集团、英唐智控等也先后宣布获深圳国资入股。
除了深圳国资出手“救助”上市公司外,今年来,国资接盘民企的案例明显增多。中金公司研报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年初至9月底,A股公司中,49家公司的企业属性已经发生变化或者即将发生变化,企业属性变化数量超过了2017年(47家)。
(图片来源:中金公司研报)
合力泰董秘金波表示,国有企业在产业前瞻性、融资成本等方面展现出民企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未来的资源将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政策门槛、投资门槛、规模门槛都会大大提高,以公司所处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随便一个项目投资都要几十个亿,靠民营企业滚动发展去投资是不现实的,在国企领域找一个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企业大有裨益。”
注册地刚刚迁移到深圳的北讯集团正同时面临公司层面的债务违约和股东层面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接近公司的人士向媒体透露,10月15日下午,公司与深圳南山区政府方面取得联系,寻求国资机构支持,南山区政府表态,对公司产业予以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资进入民企,市场上关于国资“抄底”收购民资上市公司造成“国进民退”的有关议论也引发热议。
市场观察人士表示,这场表面上的“国进民退”,实质是“国救民”,根源在于民营企业对经济周期、信贷周期和行业景气周期的误判,尤其是过去几年,中国产业形势、金融环境处于周期上升阶段,而企业家将这种上升期误判为成长期趋势,导致在周期上升阶段的中后期盲目扩张,不顾自身承受能力过度负债。当经济周期性下行时,企业家承担了巨大压力。
10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进和退,都是基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市场化行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一直以来都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目的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有媒体反映国资“抄底”收购民资上市公司,造成“国进民退”现象,事实上,这只是在当前环境下国企和民企的一种正常的市场化行为,是国企和民企互惠共赢的一种的市场选择,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更不涉及意识形态。
此外,彭华岗还表示,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放不断扩大和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外界也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已经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改革的思路、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也就是说经过改革以后的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是一样的,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总之,这段时间高层的密集发言,清楚地体现改革态度,“竞争中立”“强调微观市场主体”及“双向混改”等反映出改革步伐将进一步加速,市场化将进一步落地,未来国企民企之间不再强调所有制区别,其兼并重组都是以市场化为前提的选择。
中国企业研究员执行院长李锦认为,国企民企之间不是“谁进谁退”“此消彼长”,而是共同做大蛋糕,开辟“国民共进”新局面。全球正在经历第六次兼并重组潮,中国各产业也走到这个时间节点。当前的兼并重组在很多领域发生,有在国企发起的,也有在民企发起的,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行为,与所有制无关。国有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罢,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构建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共同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