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滴滴顺风车无限期下线 五大关键点使其成为安全重灾区

编辑/作者:安安 2018-08-29 我要评论

原标题:滴滴道歉:顺风车无限期下线 东方网8月29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昨晚,滴滴CEO程维、总裁柳青发道歉声明表示,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

  原标题:滴滴道歉:顺风车无限期下线

  东方网8月29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昨晚,滴滴CEO程维、总裁柳青发道歉声明表示,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滴滴顺风车业务。此前,郑州空姐、温州女生接连乘车被害,劳动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无论在资质审核、准入门槛,还是产品设计、心态导向等方面,滴滴顺风车业务都存在诸多漏洞,变味为带有重大安全隐患的私密“社交场”。

  属性:顺风车不属于网约车

  网约车管理办法“管不上”

  在讨论此次顺风车事件之前,有一个概念需要更正:滴滴的顺风车并不属于网约车。

  网约车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作为一种经营服务,它以营利为目的,也就因此,开展网约车业务必须遵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受到交通管理部门监督。

  而劳动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我们常说的“滴滴打车”(滴滴专车、滴滴快车、滴滴出租车)法律上叫作网约车。但“顺风车”其实是“合乘车”,又叫“私人小客车合乘”、“拼车”,它是一种居民互助、互相分摊出行成本的绿色出行方式,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也是为什么顺风车和快车、专车相比,价格要便宜得多。

  因此,“顺风车”与“网约车”不是一个概念,也可以说不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制。

  审核:资质验证仅有线上环节

  “会开车的人”即可通过

  追溯到2012年,“滴滴”刚刚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是以“打车软件”的面貌出现的,其名字也是“嘀嘀打车”而非现在的“滴滴出行”。那时的滴滴是一个单纯的出租车服务平台,在平台上接单的只能是出租车司机。

  随着用户群的逐渐扩大和几次合并后形成的对市场的垄断地位,滴滴逐渐蜕变为一个带有垄断性质的网约车平台。

  而拥有了这种垄断性的地位之后,滴滴自然不可能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给出租车招揽生意”的“二道贩子”了。他必然要试图踢开所有的中间环节,以牟取更多的利益。

  滴滴踢开中间环节的办法,就是逐步建立不隶属于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队”。2014年8月,滴滴专车上线。2015年5月,滴滴快车上线。2015年6月,滴滴顺风车上线。

  这三者中,快车、专车司机的资格审核相对严格一些,而顺风车的审核标准则明显宽得多,几乎只要是“会开车的人”便可以成为顺风车司机。

  譬如,专车司机需要通过考试,持证上岗,平台掌握的司机信息比较全面。快车司机要求车主驾龄需满三年以上,明确要求无暴力、犯罪、吸毒证据,无酒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事故。

  然而,所有此类监管措施都暂时不能覆盖顺风车司机———即定位为非职业的,在上下班途中顺路捎带乘客的普通车主。

  此前,劳动报记者曾为测试而尝试注册过顺风车,在资格审核环节,仅被要求提供本人驾照,以及本人或他人的行驶证,提供车辆品牌、型号和颜色即可等待审核。

  此外,与网约车相比,顺风车司机的审核仅限于线上环节,而不像前者还包括线下验车、安全驾驶、礼仪培训、沟通技巧、载客实战技巧等等。

  门槛:从业人员素质下降

  社会边缘人也能上岗

  2016年,网约车新政出台。快车、专车等此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产品正式获得了合法地位。

  不过,各地出台的细则中,对提供专车、快车服务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京人京牌、沪籍沪牌等要求,再加上需提供驾驶员合格证,令滴滴这两项业务的从业人员开始流失。

  大量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司机,便在经过快车、专车的筛选后,转入到了管控较松的顺风车上。

  而另一方面,从获取利润角度考虑,滴滴作为一个网约车平台软件,司机越多,钱也就越多,所以拥有更多的司机无疑是其“最高纲领”。与此冲突的是,加盟的司机并不一定都是老实本分的“五好青年”,而滴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无形中频频降低了加盟司机的准入门槛。

  这种门槛降低导致的从业人员素质下降,有些会开车的品性可疑的社会边缘人也会试图前来加盟,以获取一个新的挣钱渠道,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了滴滴顺风车的司机。

  心态:车主接单不首要为钱

  与乘客心理预设形成错位

  顺风车的特殊性,从称呼上也可看出。

  劳动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知,在滴滴平台内部,开专车、快车、出租车的被称为“司机”,而开顺风车的则只被称为“车主”。

  事实上,挣点油钱、开车有伴聊天不寂寞,成了拉顺风车车主的主要目的。

  “接单主要考虑顺路程度、然后评分优先,当然接到高颜值的美女更好。”此前上海地区一位80后的顺风车车主向记者坦言。另一位90后车主也揭示了顺风车车主多为男性的普遍心态:都爱拉小姑娘,车主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也会希望最好乘客是女的。

  而对于平台来说,这种有别于其他网约车的“非盈利”属性,也使得平台对车主的“约束力”大打折扣。

  一位滴滴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以对乘客进行言语骚扰被投诉为例,专车司机将面临被扣“服务分”,派单、奖励受到影响,其最轻的后果,也是月收入直接降低。而顺风车车主,本就不以此为生,即使被平台扣除几分“信任值”,也是无伤大雅,小事一桩。

  从各自心态来看,在滴滴平台上打顺风车,乘客表面上是使用车里的空闲座位,实际上,在乘客的心理上,却是车主在为他们开车,“提供服务”;而从车主角度看,这却是一个由他们占主导地位的社交方式。因此,这形成了乘客与车主的定位错位。

  产品:“社交”属性浓郁

  私密空间完全被车主掌控

  光从产品形式看,“顺风车”是滴滴所有版块业务中最接近“共享经济”的。但再观察其产品设计不难发现,顺风车同时还带有浓郁的“社交属性”。

  滴滴顺风车业务正式上线时,其缔造者、也是这一次被免职的高管黄洁莉,曾明确指出了顺风车的“社交定位”。滴滴的宣传海报也一度“大胆且直白”。

  劳动报记者此前体验发现,例如在乘客完善资料环节,滴滴设置了“年龄”和“行业”两个标签,年龄的标签栏引导语是“让司机更懂你”,行业栏的引导语是“遇见有趣的人”。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顺风车这个功能,单纯看这些资料信息,你几乎等于是在玩一款真人社交的产品:收入水平、职业、年龄、个性签名、家乡、爱好等等。

  再看此前流传出来的受害空姐的顺风车页面截图,出行73次,司机的评价标签包括了:颜值爆表、天生丽质、非常有礼貌、氧气美女等等。

  这些所有功能和形象展示,如果放在领英上,可能再正常不过。但是顺风车不同。顺风车意味着,进行所有社交展示的人将会有一场直接的线下互动,更何况,在顺风车的接单模式中,是车主拥有挑选乘客的主动权。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C2C的共享经济模式下,一般的用户在共享物品时,是把物品的使用权让渡出去的。而车和其他物品不同。车主在开车时,乘客必须和他同处一个空间,而且车辆的控制权,完全不在乘客手中。

  顺风车模式有完善先例

  三点值得借鉴思考

  劳动报记者查找资料发现,事实上,“公益化”共享的顺风车模式并非没有成功先例,而其区别于滴滴顺风车的地方可总结为三点。

  美国很多城市都已经有了完善的顺风车服务。首先,这些平台主打非营利性,本身不从车费中抽成,盈利完全靠广告。值得注意的是,车主每天只能有两个行程:去程和回程。

  其次,这些平台有着非常严格的准入制度,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和披露也有明确规定。例如,北美拼车平台Ridesharing.com会收录车主身份证件信息,并与车主的公司和学校等取得联系,确保其“身家清白”。

  反观滴滴两起命案的罪犯,一个有性骚扰案底,一个身负高额现金贷,所以这一点尤其值得学习。

  另外,有效的紧急启动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Uber中有一键呼叫911的功能,可以在最短时间就近与911调度员共享所在地,美国得克萨斯州打车平台RideAustin则在隐私条款中明确:会在警方有需求的情况下依法透露驾驶员信息。

  昨晚,滴滴表示,将在四个方面落实行动:

  1.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

  2.安全产品整体功能升级,优化紧急求助、行程分享等功能。对于人身安全的客服投诉问题,我们会采取三方连线拨打110的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给到警方;

  3.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4.与公安部门深入共建用户安全保护机制,高效响应各地公安部门的依法调证需求,并且启动测试已开发完成的警方自助查询系统。

文章来源:华龙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沈阳阳性病例个人信息遭泄露 当事人亲属:精神

    沈阳阳性病例个人信息遭泄露 当事人亲属:精神

  • 手机出货量超1亿部,你感受到5G速度了吗?

    手机出货量超1亿部,你感受到5G速度了吗?

  • 中国移动携手迪普科技重磅发布 《运营商数据安

    中国移动携手迪普科技重磅发布 《运营商数据安

  • 新生态、新动力、新运营——深圳首家5G实验专网

    新生态、新动力、新运营——深圳首家5G实验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