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安全

App泄露用户隐私引关注,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身份”还有多远

编辑/作者:admin 2019-12-09 我要评论

光明网记者 姚坤森 手机App在给人们衣食住行提供便利的同时,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过度索权、频繁骚扰和侵害用户权益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近日,某租房App用户向记...

  光明网记者 姚坤森

  手机App在给人们衣食住行提供便利的同时,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过度索权、频繁骚扰和侵害用户权益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近日,某租房App用户向记者反映,自己在租房平台上登记注册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租住房屋信息等,被第三方陌生人获取。

App泄露用户隐私引关注,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身份”还有多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梳理发现,类似现象并不少见,有媒体报道家住杭州某用户也遭受了租房App信息泄露,只因为看了一次二手房信息,一周内收到了50多个陌生电话,全部自称房产中介。

  此前,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的通知》,明确今后将重点从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和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等四个方面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和大数据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闫树在一场区块链峰会上提到,数据带来的价值越来越高,同时也造成个人隐私方面的侵犯越来越强,浏览网页、操作App,都需要不断将个人信息、网络历史数据等通过手机在网上进行交换,而这些行为都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甚至还可能带来财产损失。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据挖掘增加了个人信息被“曝光”的风险。而在技术方面,区块链网络相比传统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信息安全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黄楚新认为,用户在区块链网络活动中,即使上传了实名身份信息及其他隐私信息,也不必担心数据泄露,贯穿信息存储阶段和交换阶段的区块链加密技术,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基线。

  闫树也提到,传统数据保护和安全技术在精准数据挖掘面前走向了失效,新兴的“隐私计算+区块链”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隐私计算技术的数据交易和流通,在保护数据本身不泄露情况下,又提供了数据安全运行环境。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的数据溯源和授权存证,保证了在数据流通场景中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掌控权和不可篡改性。

  “保障数字空间安全需要可信的数字身份认证和隐私保护技术。”通付盾加密实验室总监宋超认为,在数字空间身份认证中,去中心多因子和跨平台成为两大特点。数字空间身份认证具有可控匿名性,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身份匿名,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隐私加密算法发展,成为隐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另外,黄楚新还提到,尽管区块链技术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价值逐步显现,但还面临着量子技术发展的挑战。比如,目前,一些公司已经在进行量子计算技术的前沿研发,而量子计算技术则是破译区块链密码技术的手段之一,在这方面区块链技术还需要积极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伴随《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规的出台和规划,对App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信息、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有了法律监管背景。黄楚新说,今后还需要对《侵权责任法》《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刑法》等法规中个人信息及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和措施进一步整合,具体明确相应的权利内容、维权方式以及侵权责任;同时,加大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宣传教育,强化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

  “隐私保护体系是有机组合系统,需要打破现有数据孤岛形成数据分享机制,共建包括应用端、服务端和用户端的生态系统。”宋超说。

文章来源:光明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