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安全

守护个人隐私,用行动对骚扰诈骗说不

编辑/作者:安安 2018-12-13 我要评论

前几日,万豪酒店集团旗下喜来登酒店发生了5亿房客信息泄漏事件,其中3.27亿人的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生日、护照号码,甚至部分人的支付卡号和支付卡有效期...

  前几日,万豪酒店集团旗下喜来登酒店发生了5亿房客信息泄漏事件,其中3.27亿人的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生日、护照号码,甚至部分人的支付卡号和支付卡有效期等同时遭到泄露。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频频发生的信息泄露事件,网友各抒己见,有人用“时刻像在裸奔”表达了自己的心理感受;有人则表示需要“严惩责任人,赔偿损失”,对事件进行妥善处理;然而更多网友关心的还是“该如何预防信息被泄露”、“信息泄漏后怎样将损害降到最低”。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小编便针对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分享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信息泄露,以及信息泄露后该如何防范可能引发的骚扰诈骗问题。  

 

  这些生活习惯,可能暴露隐私信息

 

  上文提到的信息泄露方式,或许是用户“不小心而为之”,但还有更多信息泄露的渠道,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很多人在发现自己信息泄露后常产生疑惑,究竟私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事实上,有时候你不经意间的某些行为,可能会成为泄露信息的源头。根据腾讯手机管家发布的《智能手机生活:支付病毒隐私泄露报告》,生活中隐私信息泄露的最常见的方式包括:在社交平台分享自拍、合照、地理位置,访问来路不明的网址或参加在线测试,丢弃未做处理的身份证复印件、快递单,将个人信息委托给黄牛代购车票等。

 
\

  (图:腾讯手机管家发布报告,揭秘隐私信息泄露的多种渠道)

  星座迷小张热衷于各种命运测试和星盘解读。在某部古装热剧播出后,小张看到“测测你前世是XX中的谁”的测试,便兴致勃勃地点击测试。因为回答几个简单问题便能得到一个剧中人物的结果,小张并没有留意打开的页面是否正常、网址是否可靠。结果做完测试的当天,小张就连续收到了多个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不厌其烦却束手无策。原来,小张的个人信息因访问来路不明的网址被盗取,进而遭受到垃圾信息的攻击。

 

  不法分子设下陷阱,盗取用户个人信息

 

  上文提到的信息泄露方式,或许是用户“不小心而为之”,但还有更多信息泄露的渠道,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会利用黑客技术攻击数据库、搭设虚假WiFi和风险WiFi、恶意传播包含木马病毒的二维码、钓鱼网址等手段,可以轻松窃取用户的隐私数据。与此同时,人为倒卖信息、网站漏洞、智能硬件漏洞也同样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万豪酒店集团旗下喜来登酒店5亿房客信息泄漏事件,便是不法分子盗取用户隐私信息的典型案例。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班族李先生是手游玩家,周末陪老妈逛商场时,他顺手便连上了附近的免费WiFi玩游戏,谁知游戏还没开始,手机页面便一直出现各种弹窗,直到他将WiFi断开,垃圾弹窗才逐个关闭。事实上,李先生是遭遇了风险WiFi攻击。除了垃圾弹窗的骚扰外,他的个人信息如银行账号、密码等很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遭到了盗取。

 

    借助安全软件,保护隐私防诈骗

 

  而隐私泄露带来的严重后果不言而喻。最常见的是,很多刚刚买完房的人,每天会接到几十通装修公司的骚扰电话。更严重的是,信息泄露可能会导致电信网络诈骗,尤其是在“假冒公检法”诈骗中,不法分子手中掌握了精准个人信息,成为受骗者步入圈套的最直接原因。

 

  面对不法分子恶意获取个人信息进行骚扰、诈骗的行为,国家、企业和用户个人需要共同努力防御、抵制。国家网络监管部分多举措并行,可以全面打压此类事件发生;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信息系统升级,为用户信息建立严密的防火墙。

 

  用户自身则需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拒绝骚扰诈骗电话。一方面,对身份证复印件、快递面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物品进行妥善处置;另一方面,借助腾讯手机管家等安全软件,通过识别钓鱼网址、风险WiFi、查杀病毒APP等避免信息泄露。即便是信息泄露后,大家也可以借助骚扰拦截功能,避免不必要的接听,保护财产安全。

文章来源:网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