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记者“卧底”骚扰电话源头企业,发现每天有大量骚扰电话从这里打出,成千上万条含有个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的“文件”在大量微信群内“裸晒”。在网络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呢?你需要了解一下。
隐私泄露的原因
1、个人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拍、合照、地理位置等;
2、参与网络在线测试,填写个人信息;
3、丢弃未做信息涂抹处理的快递单;
4、手机丢失,可能会被破解获取信息;
5、数据库遭黑客攻击泄露数据;
6、运营商渠道泄露信息;
7、登录虚假WIFI、风险WIFI;
8、扫描了包含木马病毒的二维码;
9、购物注册会员,填写个人信息。
隐私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
1、饱受骚扰电话。
经常会接到陌生人的来电,向你推销各种商品。
2、垃圾邮件铺天盖地。
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能每天都会收到垃圾邮件,或是推销信息,或是些乱七八糟的广告。
3、冒充公安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针对特定的用户准备相应的诈骗“话术”。
4、冒名办卡透支。
不法分子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冒名办假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办理各种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
教你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1、不要注册来源不明的网站,慎用手机号注册;
2、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来历不明的程序;
3、淘汰的电子产品信息销毁要彻底,防止不法分子恢复数据;
4、带有个人信息的纸张单据处理需谨慎,抹掉隐私信息;
5、避免在社交软件上泄露过多个人信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
6、慎用公共场所免费WIFI,防止用户名、密码泄露;
7、不要点击邮件或短信中的链接,以免被“钓鱼”;
8、不同软件不要使用同一组账号密码,以免造成严重损失。
(来源:新华社、新华网、中国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