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成为公众格外关注的问题。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在不经意间会发现:互联网市场上,很多手机软件、App等都需要用户注册,而这个注册过程往往就是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的过程,其中一些还对用户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等设置“霸王条款”,如果不授权,用户就无法使用。于是乎,许多公众不明就里就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家庭信息“拱手”送给了他人。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的一些小区,居民在使用新的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之前,需要下载安装一款名为“轻松互连”的App,而在安装时候需要用户开启包括拍照、拨号、通讯录等涉及个人信息的授权;即便如此,安装之后依然不能领取垃圾袋,得先注册。注册时,需要用户绑定手机号和家庭住址,否则新的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便不能使用。
使用新的智能垃圾袋发放机,需要将居民的个人信息完全提供给对方,自然引起居民的不满。尽管供应方解释App注册要与手机号和家庭住址捆绑的问题,是为了垃圾溯源方便,开放包括通讯录、照片库在内的多项隐私权限也是出于巡查、监督,然而领取一个垃圾袋就需要将自己和家庭的信息毫无保留提供,很明显,这样的做法属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明显属于一种侵权行为。
“个人信息堪比黄金”。对很多互联网企业来说,谁收集和掌握的数据更多,谁的商业价值就更大。尤其是,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用户的衣食住行、家庭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能够精准地描绘出一个人的“数据画像”,用户毫无隐私可言。
针对近年来公民信息、隐私泄露,以及被买卖的情况,《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手机软件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经用户同意。2019年1月23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的相关规定显示,App运营者不得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以默认、捆绑、停止安装使用等手段变相强迫用户授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与用户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
无论网络科技多么发达,公民都不能成为“行走的透明体”。某些App要求开放权限必须明示并经过用户同意。同时,安装过程中App除提示用户开启“定位”权限外,还应当明示收集、使用该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然而,该类App一遇到用户拒绝隐私授权,就会开启“拒绝”功能。此类App运营方过度搜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必须依法进行纠偏矫正。
大数据时代更应强调个人信息的保护。首先,互联网运营方不应忘记网络科技发展的初心,应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强化行业自律;其次,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过度搜集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监管;最后,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多留一个“心眼儿”。只有全社会共同发力,相互协作,我们才能共同守住网络发展与信息保护的红线,才能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升级给公众带来更多的实惠和福利。
文章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