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安全

三十家企业被工信部约谈 骚扰电话为何屡禁不止

编辑/作者:安安 2019-05-21 我要评论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焦立坤)因为骚扰电话问题突出,5月17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针对近期95号码和移动转售业务170171等号段拨打骚扰电话严重扰民、群众举报投诉...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焦立坤)因为骚扰电话问题突出,5月17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针对近期“95”号码和移动转售业务“170”“171”等号段拨打骚扰电话严重扰民、群众举报投诉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分别集中约谈20家呼叫中心企业和10家移动转售企业(以下简称虚商)。然而,骚扰电话这一“顽疾”为何屡禁不止,又该如何治理?

  骚扰电话屡禁不止

  据了解,此次被约谈企业签订了《整改承诺书》,承诺将严格贯彻落实工信部的整改要求,全面排查,立行立改,坚决整改到位,在整改完成前不再开通相关业务或申请新的码号资源。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这份“黑名单”中不乏北京迪信通、红豆集团、海航信息等知名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18年7月工信部等13部门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以来,约谈规模最大的一次。

  回顾此前,在2018年7月30日,针对屡禁不止的骚扰电话,工信部联合13个部门下发了《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要在2018年 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联合整治骚扰电话产业链。时间过去近十个月,为何骚扰电话治理难见成效?

  根据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统计,2019年一季度,骚扰电话投诉举报量超过20万,是2018年一季度的三倍,最多的骚扰电话内容就是“贷款理财”,投诉举报数量接近七万,占了三分之一。房产中介、违规催收、股票证券分别排在二、三、四位。

  背后的利益链

  目前骚扰电话情况愈演愈烈,治理效果却不甚理想。艾媒咨询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500亿次,两成网民接到的电话中超过一半是骚扰电话,而且每周都能接到骚扰电话的网民达到了85.4%。骚扰电话问题肆虐下,对于它的治理却几乎看不到成效。超过五成的网民表示对骚扰电话的治理情况感到不满意,甚至有43.1%的网民表示最近一年接到的骚扰电话比以往要更多。

  骚扰电话情况为何加重了?艾媒咨询分析表示,骚扰电话猖獗的主要原因是牵涉巨大利益链条。2018年中国呼叫中心市场规模达到190.2亿元,预计2019年能突破200亿达到216.6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呼叫中心市场逐年扩大,而营销电话和骚扰电话是支撑该庞大市场的主要环节。数据显示,在对网民接到的骚扰电话的类型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贷款理财,占比71.4%;紧随其后的是保险推销、房产中介,占比分别是50.3%、42.9%。

  引人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助长了骚扰电话的野蛮生长。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网民接到过人工智能骚扰电话,所占比重是47.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取代占用时间长、重复性高的日常工作,刺激了骚扰电话数量的滋长,促使骚扰电话衍生出新的形式。

  另外,骚扰电话治理监管低效,处罚成本较低,也是数量滋长的一大因素。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表示,除了有利可图,骚扰电话猖獗的一大原因是目前治理力度不够。

  面对骚扰电话的野蛮生长,如何有效治理呢?在曾剑秋看来,治理骚扰电话跟当初治理垃圾短信一样,一要下“猛药”,要严格监管,而不是简单的约谈,要采取行而有效的办法。他表示,可以借鉴过去整顿垃圾短信时采取的一些办法,比如分层分级。同时也可考虑采取一些新技术手段。二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有长期治理的意识。现在一些运营企业对治理骚扰电话重视不够。当然这个事需要群抓共管,需要监管部门一起来治理。

  艾媒咨询也同样认为,在骚扰电话问题治理上,电信运营商责无旁贷,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坚持严肃治理不放松;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责任落实也需要更加规范,确保整治措施的执行到位。当然,行业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协同机制,促进电信运营商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多方协作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骚扰电话问题。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焦立坤)因为骚扰电话问题突出,5月17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针对近期“95”号码和移动转售业务“170”“171”等号段拨打骚扰电话严重扰民、群众举报投诉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分别集中约谈20家呼叫中心企业和10家移动转售企业(以下简称虚商)。然而,骚扰电话这一“顽疾”为何屡禁不止,又该如何治理?

  骚扰电话屡禁不止

  据了解,此次被约谈企业签订了《整改承诺书》,承诺将严格贯彻落实工信部的整改要求,全面排查,立行立改,坚决整改到位,在整改完成前不再开通相关业务或申请新的码号资源。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这份“黑名单”中不乏北京迪信通、红豆集团、海航信息等知名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18年7月工信部等13部门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以来,约谈规模最大的一次。

  回顾此前,在2018年7月30日,针对屡禁不止的骚扰电话,工信部联合13个部门下发了《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要在2018年 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联合整治骚扰电话产业链。时间过去近十个月,为何骚扰电话治理难见成效?

  根据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统计,2019年一季度,骚扰电话投诉举报量超过20万,是2018年一季度的三倍,最多的骚扰电话内容就是“贷款理财”,投诉举报数量接近七万,占了三分之一。房产中介、违规催收、股票证券分别排在二、三、四位。

  背后的利益链

  目前骚扰电话情况愈演愈烈,治理效果却不甚理想。艾媒咨询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500亿次,两成网民接到的电话中超过一半是骚扰电话,而且每周都能接到骚扰电话的网民达到了85.4%。骚扰电话问题肆虐下,对于它的治理却几乎看不到成效。超过五成的网民表示对骚扰电话的治理情况感到不满意,甚至有43.1%的网民表示最近一年接到的骚扰电话比以往要更多。

  骚扰电话情况为何加重了?艾媒咨询分析表示,骚扰电话猖獗的主要原因是牵涉巨大利益链条。2018年中国呼叫中心市场规模达到190.2亿元,预计2019年能突破200亿达到216.6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呼叫中心市场逐年扩大,而营销电话和骚扰电话是支撑该庞大市场的主要环节。数据显示,在对网民接到的骚扰电话的类型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贷款理财,占比71.4%;紧随其后的是保险推销、房产中介,占比分别是50.3%、42.9%。

  引人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助长了骚扰电话的野蛮生长。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网民接到过人工智能骚扰电话,所占比重是47.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取代占用时间长、重复性高的日常工作,刺激了骚扰电话数量的滋长,促使骚扰电话衍生出新的形式。

  另外,骚扰电话治理监管低效,处罚成本较低,也是数量滋长的一大因素。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表示,除了有利可图,骚扰电话猖獗的一大原因是目前治理力度不够。

  面对骚扰电话的野蛮生长,如何有效治理呢?在曾剑秋看来,治理骚扰电话跟当初治理垃圾短信一样,一要下“猛药”,要严格监管,而不是简单的约谈,要采取行而有效的办法。他表示,可以借鉴过去整顿垃圾短信时采取的一些办法,比如分层分级。同时也可考虑采取一些新技术手段。二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有长期治理的意识。现在一些运营企业对治理骚扰电话重视不够。当然这个事需要群抓共管,需要监管部门一起来治理。

  艾媒咨询也同样认为,在骚扰电话问题治理上,电信运营商责无旁贷,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坚持严肃治理不放松;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责任落实也需要更加规范,确保整治措施的执行到位。当然,行业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协同机制,促进电信运营商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多方协作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骚扰电话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