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安全

个人信息频繁被泄露 贩卖、非法搜集如何破解

编辑/作者:安安 2019-02-11 我要评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为使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欢度新春,中国消费者协会结合节日特点,作出了一系列消费提示。今天关注个人信息保护。过去的2018年,个...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为使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欢度新春,中国消费者协会结合节日特点,作出了一系列消费提示。今天关注个人信息保护。过去的2018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多发。网站、手机应用程序、酒店、快递公司等都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面对信息保护难题,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驾护航以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2018年6月13日,某视频网站对外宣称900万条用户数据外泄;6月16日,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的195万条用户求职简历泄露;6月19日,圆通快递10亿条快递数据被售卖;7月18日,顺丰快递3亿用户数据被兜售;8月28日,5亿条华住旗下酒店客户开房数据被出售;9月10日,万豪集团5亿名客人的信息被泄露。出售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了一条公开的黑色产业链,本应该被保护的个人信息却成了公开兜售的商品,公众在互联网世界里形同“裸奔”。

  以手机应用程序App为例,据中消协去年7月发布的一份“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

  中消协商品和服务监督部主任皮小林介绍,层出不穷的安全事件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大部分消费者也都提高了对个人信息及隐私的保护意识,但是由于这一项工作本身技术性太强,不少消费者仍然对自己所授权的信息及使用状况一知半解。

  皮小林说:“消费者手机里的App下载得非常多,但是App到底收集哪些信息,它的隐私政策包括在信息保护方面承诺得怎么样,可能消费者还并不是很清楚,有的消费者在下载、使用过程中会有意识地看一看,但由于技术性太强有的也看不明白。”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已经陆续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相关法律和行业标准,但许多手机应用程序还是在规则的边缘游走。

  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四部门早在2017年推进了一项名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行动之隐私条款”的专项工作。对大家熟知的淘宝、微信等十款产品的隐私条款进行了评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如今,许多手机应用程序依然没有对用户公布个人信息隐私条款。

  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服务监督部曲畅列出了当前有关隐私条款存在的几种典型问题:一是隐私条款笼统不清,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保存期限和地点等没有明确说明;二是不主动向用户展示隐私条款,或展示内容晦涩冗长;三是征求用户授权同意时,未给用户足够选择权;四是没有为用户提供访问、更正、删除个人信息的途径。

  针对发现的问题,皮小林建议,要从立法、平台审核上发力,严肃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隐私保护立法;督促App开发者和管理者根据App的核心功能和扩展功能,明示个人信息的收集范围,督促App开发管理者明示隐私条款,不采取默认勾选方式、不使用不公平格式条款。”皮小林说。

  2018年9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数据安全法被列入第一类项目,有望使个人信息保护早日进入法制化轨道。

文章来源:中国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