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南的历史文献记载,从西汉开始,海南岛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逐渐密切。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海南岛正式设立珠崖、儋耳两郡,汉族等中原各民族第一次大规模迁入海南岛。在封建统治日益加强的情况下,许多黎族人被迫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往岛的南部和山区迁徙。未能迁移的黎族人,归入版籍,逐渐同化到汉族中。如今,海南省黎族人民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
“黎”作为族称,虽偶见于唐代史料,但广泛使用却始于宋代,其经济发展情况和居住地域不同而已。海南三亚也在宋朝时代就记载了黎母山是主要的黎族人民聚集地之一。
黎母山位于三亚市田独镇安游路旁的大安岭中,山下村庄有一小道,直通山中一乾隆年间的道观遗址,即黎母宫和财神庙。随着朝代更迭,香火时断时续,黎母宫和财神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到破坏,道观只剩下残墙断壁。遗址的院中有一口古井,当地有信仰的村民为了更好的保护古井,就把道观复建在了古井上。碑文题记已经被农民用作修建房屋的石材做了地基,重新恭请了神像,如此几经修复,道观才得以保留。至今,农民还时不时的用古井里的水浇灌果树。
黎母宫和财神庙体现了当地的传统民俗和文化特征,也是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的黎母宫和财神庙依旧是当地百姓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都欢到这里烧香拜神,常有很多外地的道教信众也来此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