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news

就这样被“扒光” 是谁盗走了你的个人信息?

编辑/作者:安安 2017-12-22 我要评论

天津北方网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在整个网民中占...

 天津北方网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在整个网民中占比96.3%,可见通过手机终端上网的用户覆盖度非常高,可以说是伴随着我们每天日常生活的“小伙伴”。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手机成为最大的个人信息来源端,我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个人信息很可能不知不觉间就被盗取了。其中的套路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场景:

    1.线上场景

    线上场景主要是指用户在使用手机上网时通过各种渠道感染病毒从而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例如我们用手机看网页时,就可能不知不觉间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有些网页被人植入一段恶意代码,只要用户使用手机流量打开网页,黑客就会利用运营商漏洞,抓取到用户的手机号、IP地址、访问时间、搜索时输入的关键词等信息,这也是为何有网友通过手机上网搜索“血小板偏低的危害”,没过几个小时居然就有医院打电话过来介绍治疗血小板偏低的特效药。

    另外由于智能手机在中国已经基本普及,人们对于手机APP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而“流氓APP”也就借此机会成为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大杀器”。工信部每个季度都会发布“问题APP”的榜单,在上面出现的手机APP都是存在诸多“陷阱”,危害用户财产、隐私安全的,各位智能手机用户应该及时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这类APP多数是社交类产品,表面上需要“拿走”用户通讯录、短信等个人信息,分析所谓的“大数据”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背后却未经用户同意泄露用户个人信息。

    

 

 

    2.线下场景

    线下场景主要是指某些不法分子以“手机维修网点”为掩护,实际上却是往用户手机里复制或者植入木马病毒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据媒体报道,沈阳市民小郭在沈阳小北手机市场维修手机之后发现微信、QQ和微博突然大量出现新增好友或者好友申请,同时还收到各种广告、促销以及中奖信息,可怕的是,连小郭的家人和同事好友都突然频繁收到这类信息。其后小郭还收到支付密码修改的验证码以及银行卡异地消费580元的短信。据业内人士透露,手机在维修过程中,所有用户数据都是可以看到的,包括通讯录、微信通讯录、微博账号、支付宝账号以及关联银行卡号。

    盗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

    媒体调查发现,很多非常隐私的个人信息比如个人航班记录、存款记录、开房记录、手机实时定位信息、手机通话记录,甚至是网吧上网信息记录等,都能通过渠道获取到,仅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总体经济损失就高达915亿元,贩卖个人信息已然形成一条黑色的产业链。据业内人士反馈,这条产业链里所有的流程基本上都是过了好几手,数据之庞大可能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今年6月浙江宁波警方曾破获一起案件,“上游卖家”程某出售的公民信息高达1.2亿条之多。

    有些网友觉得自己不是什么名人,个人信息泄露也就泄露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个人信息对于很多保险公司、广告公司、淘宝店铺甚至想偷钱的不法分子而言都是重要资源,用户因此“踩雷”只是几率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办?

    正确使用手机小贴士

    ●不要随意使用来源不明的APP,要选择有公信力的正规分发平台或者APP官方网站,手机在安装各类APP时不要将隐私功能开启,并及时关注工信部发布的关于“问题APP”的相关榜单。发现不良APP,可以向12321举报中心举报,地址为“https://m.12321.cn/”。

    ●在陌生的场所尽量不要随意连接自己不熟悉的Wi-Fi,以防止有不法分子通过无线网络向用户手机植入木马病毒获取个人信息。

    ●不要用手机随意连接公用电脑、共享充电宝等,IOS用户在没有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不要轻易点击“信任此电脑”,尤其是连接陌生设备的时候;安卓用户平时不要打开“开发者模式”

    ●手机短信内容凡是涉及到网址的,尽量不去点击,注意不要随意扫描各种二维码。

    ●手机有故障请需要维修时,请选择官方提供的售后维修服务。

    短评: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何处安放?

    互联网似乎让人们变得越来越“透明”,个人信息如此容易被泄露,个人隐私何处安放?笔者认为,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需要双管齐下。

    主动保护方面,需要法律法规为个人隐私“保驾护航”,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对于网站平台的监管更加严格,规范大数据的搜集流程,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向公众提供预警信息;用户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相关意识,在可能涉及个人信息的场景中提高警惕。

    被动保护方面,则需要建立事后追踪机制,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并且在挽救用户损失方面要有应急机制,尽可能降低因为个人隐私泄露造成的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天津北方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一带一红网红基地推出O2O网红直播过年模式

    一带一红网红基地推出O2O网红直播过年模式

  • 亿达信息深度布局区域市场,西安分公司蓄势启

    亿达信息深度布局区域市场,西安分公司蓄势启

  • 折叠屏手机排名,你知道几款?

    折叠屏手机排名,你知道几款?

  • 物业经理怎样高效准确巡检?马克水印相机帮你

    物业经理怎样高效准确巡检?马克水印相机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