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hotnews > > 正文

小桥流水人家! 8张图看懂全球首座使用“3D打印房屋”技术建造的装配式别墅

2019-07-18hotnews 编辑:小薇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装配式建筑”就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将梁、板、柱、墙等构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事实也是如此!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就是将若干在工厂事先做好的“二维平面式”构件在施工现场通过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浇筑,从而完成建筑的施工。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产业化”、“工业化”的建筑在欧美及日本已经广泛采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了立体的“三维时代”。在“装配式建筑”领域,这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在经历了多年的研发与实践后,也终于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这项技术的推动者就是来自中国的北京华商陆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商陆海)。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8张图,一起了解这种代表“装配式建筑”全球最先进工艺的生产过程。

  首先,在“构件”的生产环节,以往的“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是通过传统浇筑工艺浇筑出平面的梁、板、柱、墙等构,这种生产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构件的种类和数量的繁杂,从而给现场吊装带来了巨大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隐患。

  华商陆海的建筑构件,则是以“3D打印技术”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一体化成型的“单建筑”作为构件主体,从而不仅极大的降低现场吊装的工序,同时也大幅提升了建筑的抗震性。

  在构件的打印原材料方面,华商陆海所使用的是“普通标号的钢筋混凝土”,这也是当前全球最普及的建筑原材料。因此,这类建筑在“可居住性”方面,与咱们现在所居住的房子并无差别。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全球能够以“普通标号的钢筋混凝土”为打印原材料的企业只有“华商陆海”,这也是这家企业的绝对技术壁垒。

  在构件的施工理念方面,华商陆海采用“竖着建、横着用”的理念,不仅能在施工过程中最优化的夯实建筑结构密度,增强建筑强度;同时还能在装配过程中,以“横着用”的概念扩大单体建筑的受力面积,增强了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正是基于这种超强的建筑稳定性,在吊装环节中,华商陆海所打印的单重在几吨到数十吨的单体建筑,仅需4个吊点就能完成吊装工作。

  除此之外,因为是单体建筑的构件,所以在吊装的过程中,对人为干预的“风险性”方面则有所降低,并且在装配的安全性方面也会更强。

  在现场装配环节方面,华商陆海的“3D装配式建筑”无需再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浇筑”的工序,可直接通过框架固定完成主体结构的基础施工工作。这样,无疑又进一步降低了“人为干预”的风险性,提升了现场施工的效率。

  在“3D打印技术”的应用方面,华商陆海不仅使用在了主体建筑中的卧室、客厅、厨卫等功能区域,并且在园林设计方面也充分展现了该项技术的核心优势。

  在这栋全球首个“3D装配式建筑”门前的景观造型中,华商陆海就使用了“3D打印技术”建造了一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单孔拱桥”。

  在施工周期方面,这座全部使用“3D打印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从构件打印到主体完工,实际施工的总时长仅有一个月。

  在成本投入方面,据华商陆海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栋建筑的工程造价与传统的浇筑式并没太大差别,置业者完全能够承担。

  相比较传统的“装配式建筑”,这种“3D装配式建筑”拥有三大“颠覆性”的技术优势。

  首先,基于“3D打印技术”而建造的单体建筑构件,最大化的降低了现场装配过程中,人为干预的“风险性”。此前,我们在各大媒体上经常看到“装配式建筑”因施工人员在构件组装环节的疏忽而造成建筑质量隐患,这一点在“3D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可最大化的避免。

  此外,“3D装配式建筑”的单体建筑构件相比较传统的“板材式构建”,在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方面也将更好,不易出现传统“装配式建筑”墙面开裂、板材拼接缝隙不均、隔音效果不佳、保温隔热效果差等技术问题。

  最后,就是这种建筑可实现“面积”和“格局”的自我升级。通俗概述就是,使用“3D装配式建筑”的置业者,未来如果想增大建筑面积或改变建筑的内部格局,不需要再“推倒重建”,直接吊装新的单体建筑或将已有的单体建筑重新吊装即可,这样将大幅的降低置业者在住房改善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目前,这座全球首个“3D装配式建筑”已经进入了内部装修环节,预计将很快呈现在公众的面前。如果,您对这种全球最先进的建筑方式也有兴趣的话,可登录“华商陆海”的官网索取相关资料或预约参观。

大家都爱看
2025年再谈网页防篡改技术的未来和发展2025年再谈网页防篡改技术的未来和发展 司南导航公路边坡监测方案实现灾害风险司南导航公路边坡监测方案实现灾害风险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