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腾云峰会:构建新文创新图景
2021-06-11hotnews 编辑:瑶佳
6月8日,由腾讯公司和阅文集团主办、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承办的2021腾云峰会在上海举办。正值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腾云峰会作为“新文创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离开北京,前往上海举办,致敬上海和上海发端的当代文化。峰会以“生生不息”为主题,设置“中华文化的时代光彩”、“用影视讲好中国故事”、“历史经典与IP生态”三个论坛,邀请27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新文创实践者发言,探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活化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
构建新文创的新图景
2018年3月腾讯首次提出新文创的理念——以IP构建为核心的全新文化生产方式。3年多来,腾讯新文创矩阵已涵盖网络文学、动漫、影视、音乐、电竞、游戏等多种数字文化形式,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元有活力的内容生态,不仅加速了腾讯业务板块的升级,也对中国文创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在多年的业务实践基础上,腾讯也在不断追问新文创的宏观价值。此次腾云峰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以《构建新文创的新图景,在时代洪流中生生不息》为主题发表致辞,分享了腾讯新文创的探索和思考。
程武认为,在做什么层面,新文创要扎根传统文化,深耕本土IP,讲好中国故事;在怎么做层面,新文创要保持开放路径,培育共创生态,激发创新创意;在最终目的层面,新文创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人的福祉,因此新文创必须继续以技术赋能人,以服务培育人,以作品滋养人。
“生生不息,既是腾讯新文创发展的愿景,也包含了新文创前进的方法论。生生以致不息,生生方能不息。”程武总结说。
新文创受到国际顶级学术机构的关注和认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简称CIPSH)的高层也在腾云峰会亮相,表达了对腾讯新文创在推动数字人文发展、促进科技与人文融合方面的关注和认同。
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路易斯· 伍斯特比克在视频致辞中说,腾讯与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是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关于人文对于整个世界的重要性方面有高度共识,腾讯新文创本身就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有助于推动数字人文的发展。
5月,在葡萄牙举办的欧洲人文大会上,程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向来自全球的3000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腾讯新文创的思考。
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熊秉真是CIPSH新文创课题的首席专家,以阅文为案例对中国网络文学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研,认为网络文学是有效的中外文化交流载体,“新文创润物无声,是传统文化走近年轻人最好的方式”。
技术助力中华文明绽放时代光彩
明代古琴曲《秋鸿》在腾云峰会开场表演中惊艳亮相。这首琴曲是故宫藏品,由古琴制作非遗传承人、故宫特邀古琴专家杨致俭历经三年重新打谱完成。演奏过程中,峰会大屏幕播放《秋鸿》琴谱的六段场景,体现了科技与传统艺术的融合,是腾讯在活化故宫传统文化方面的又一次成功尝试。杨致俭希望科技未来可以帮助古琴艺术家进行打谱等工作。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致辞中指出,所谓“生生”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不仅是种族的延续,更包含着生产、生活,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文明世界。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致辞分享了数字技术对文物工作的思考。刘玉珠认为,现代科技对文物发掘、保护、传承方面的助力作用不可忽略,在数字技术与文物活化利用方面应该注意三点:问题导向,深化认知;制度设计,推动落地;学习借鉴,勇于创新。
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认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一是我们始终在不断创新,二是因为我们始终在开放。
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朝戈金主持的圆桌论坛上,新文创实践者和学者也对此议题各抒观点。
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孑与2说,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网络作家的写作方式是照顾所有人的情绪,和所有人一起共创,与读者共同完成一部作品。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说,之前网络文学的主流是幻想题材,这两年明显看到现实题材的不断抬头,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和描写,相关作品越来越多。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室主任祝晓风说,人人都有一种参与历史的冲动,很多人去写历史题材的小说,就是想要有参与度;历史题材是取之不尽的宝库,在文学市场受欢迎是很自然的事。
上海交通大学首批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叶舒宪说,人文素养是成为文明人的基本素质,科技可以帮助人文更好地发展,科技与人文需要融合。
用影视讲好中国故事
腾云峰会正值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举办,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如何用影视讲好中国故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在主旨演讲中认为,影视里的中国故事备受关注,中国故事应该走出去,成为世界故事。为此他建议,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推动中国故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拓新内容、开辟新渠道、开展新合作。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主持的圆桌论坛上,影视从业者和研究者都表达了对用影视讲好中国故事的观点。
知名作家、电视剧《心居》原著作者、编剧滕肖澜说,在创作《心居》时想要能够反映当下上海各个群体的生存状态。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教授、影评家毛尖认为,用影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面是讲好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把中国日常生活讲满,才是生生不息。
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兼新丽电影总裁李宁说,新丽要将整个阅文集团的IP进行深度打造,包括很多优质的、非常适合进行影视化改造的作品,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做好现实题材的影视剧。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支菲娜说,中国观众素质、品味的不断提升,刺激着影视作品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说,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电影最根本的指导原则,首先要面对中国市场和中国观众,接下来要向世界观众提供中国故事和中国生活。
IP转化的新生态
在传统历史文化中,最大的IP是二十四史。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声情并茂地讲述了300多位历史学家耗时27年打造《今注本二十四史》的故事,二十四史文言文代表了中国庄严气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克制,既保留了文言文,又把新的注释放在了书里。今注本二十四史提供了一部方便阅读的历史,“历史的意义,是在文本与读者的相遇中实现的。”
围绕IP开发和转化,新文创已经构建了一个极具活力的生态。在复旦大学教授严锋主持的圆桌论坛上,阅文集团大神作家“卖报小郎君”的作品《大奉打更人》获得今年阅文原创IP盛典的“年度改编期待作品”奖项,他对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有担心,更有期待,也理解影视剧和小说的不同呈现方式。
阅文版权运营与规划总经理连三月说,在阅文平台和900万作者的关系层面,作者最关心的是表达和回应;阅文平台给作者提供良好的表达土壤,让作家的作品以多元的形式触达用户。
《天涯明月刀》游戏IP总架构师顾婷婷说,IP开发和转化就是塑造各种各样的人,塑造这些人相互之间的碰撞关系和这种关系所带来的张力。
梨视频副总编辑张明扬认为,以历史的IP转化为例,首先需要作者有价值观,第二要符合历史的大背景和逻辑,第三还要在不改变历史结果的原则下设置悬念。
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认为,中国历史足够长,故事足够丰富,是文化创作的重要源泉;故事成为IP才能被大众所理解,IP能够推动人们了解故事,了解历史。
今年的腾云峰会,不仅展示了新文创的新图景,而且从传统文化、影视、IP转化三个角度展示了腾讯新文创的新实践,深化了新文创的新表达,丰富了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探索。与会嘉宾都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科技与人文的碰撞中,中华文化将在时代洪流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