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信诈骗出现新趋势四招防范支付诈骗
2019-05-16电信诈骗 编辑:安安
网络电信诈骗防不胜防 /视觉中国
晨报记者 刘志飞(理财主笔) 5月15日是打击与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网络电信诈骗再次引发关注。近年来,电信诈骗依旧猖獗,“乡村支教老师”、“帮爷爷卖茶”等故事层出不穷。 为揭露常见经济犯罪手法,普及经济犯罪防范知识,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公安部自2010年起将每年的5月15日确定为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并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公益宣传活动。中国银联昨日向社会发布安全提示,助力公众安全支付,远离诈骗。 银行卡欺诈率处全球低位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方便了百姓衣食住行。与此同时,犯罪团伙也针对各类新型业务伺机而动,非法经济活动日益活跃。据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防范和化解金融支付风险,守护公众支付安全,中国银联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通过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提升智能风控能力等措施,实现2018年银行卡总体欺诈率1.16BP,处于全球及亚太低位。同时,在公安部的指导下,与公安机关深化警银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合力打击各类非法经济活动。2018年共协助公安机关查办案件累计2.6万余件,协查涉案银行卡约179万张,协查涉案金额逾4597亿元,协助查询交易笔数超过4500万笔。 移动创新业务成欺诈重点 银联大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支付欺诈活动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如移动创新业务持续成为欺诈攻击重点、电信诈骗从广撒网式向精准诈骗演化等。为此,中国银联提醒:安全支付,远离诈骗,并奉上四个锦囊妙计: 一是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不要将个人信息、支付敏感信息、短信验证码随便告诉陌生人,尤其是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有效期、安全码和密码等重要信息。果断拒绝在电话、短信、微信等非面对面环境中索要个人信息的行为;申办银行卡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渠道提出申请,谨防黑中介留存个人身份信息后伪冒办卡,并实施盗刷。 二是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诈骗风险。做到三个“不轻信”:一不轻信陌生人提供的网站链接,要与官方信息核实确认,仔细辨别网站域名真伪,防范不法分子通过各类钓鱼网站链接,诱导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诱导向陌生账户转账付款;二不轻信“中奖”“返利”“免费”等字样的信息或广告,消费者参与此类活动中而发生诈骗风险较高;三不轻信“免手续费”“一证办机”等不法广告,通过银行及持牌收单机构申请POS终端,避免遭遇无证机构挪用商户结算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三是防范伪卡交易风险。选用安全性更高的支付工具,防范伪卡盗刷风险。建议将手中的磁条卡升级为芯片卡。因芯片卡自带CPU(芯片)可以进行动态运算加密,较磁条卡静态信息验证方式更为安全。同时,还可享受配备了“五道安全防线”保障的芯片卡小额免密免签快速支付的便捷服务。 四是防范洗钱风险。不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不买卖银行卡,不为赌博、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洗钱便利,以免自己的信用记录因他人违法行为而受损,成为他人犯罪活动的“替罪羊”。 为应对持续变化的犯罪手法,银联联合产业机构共同建设互联网金融支付产业安全联盟平台(微信公众号:ep su2014),为消费者持续更新解读诈骗手法,通过及时学习了解最新案例,可避免上当受骗。若消费者发现银行卡信息泄露或资金被盗,银联建议:保持冷静,第一时间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根据银行客户的建议采取相关行动,并冻结风险账户,及时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