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安全播报 > > 正文

虚假贷款、仿冒APP成网络新骗术,超150万人受骗!

2019-05-14安全播报 编辑:安安

  你关心自己在互联网上的隐私吗?

  近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网站发布《2018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报告指出,大量虚假的“贷款APP”并无真实贷款业务,仅用于诈骗分子骗取用户的隐私信息和钱财

  该报告显示,抽样监测发现,在上述虚假的“贷款 APP”上提交姓名、身份证照片、个人资产证明、银行账户、地址等个人隐私信息的用户超过150万人 ,大量受害用户向诈骗分子支付了上万元的所谓“担保费”、“手续费”费用,经济利益受到实质损害。

  此前,读者谷乐平(化名)对「消费金融频道」爆料称,自己曾遭遇类似事情,不但没能贷款而且还被骗了几千元。

虚假贷款、仿冒APP成网络新骗术,超150万人受骗!

  步步为营设局

  今年初,谷乐平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自称某消金公司的业务员;他正好手头有些紧,于是电话里的指引下载相关APP。

虚假贷款、仿冒APP成网络新骗术,超150万人受骗!

  随后,一个自称上述消金公司的客服,通过网络渠道联系他,并告诉他要办单才能贷款,“是客服打电话教我一步一步如何操作的。”他对「消费金融频道」表示,客服称要帮忙做单才能办理贷款。

  什么叫做单呢?谷乐平告诉「消费金融频道」,客服提供了一份资料,要他按照对方提供的资料在APP中填写并完成认证,住在哪里、什么职业、赚多少钱,资料里面都有。

  他按照指示提交了贷款申请,于是公众号很快传来通过审核的消息,随后显示正在下款等字样。但是,事情出现了转折:APP上显示因其银行卡异常,所以不能放款。此时,客服又出现了,并表示如果想要顺利放款就需要先交押金。

  “押金是为了验证还款能力。”而且客服向其保证放宽之后,押金会退还。

  随后,客服发来一个链接,点开后单号下面附带了一个收款二维码。谷乐平两次转账一共付给对方账户3600元。

  后面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即使是交了不菲的“押金”,这笔贷款也没有到账。第二天,对方的电话已经停机了…

  其实在此过程中,有很处可以看出破绽,比如破绽较大的一处为第一次的收款方为“新鲜蔬菜”全称则是某市的一羊肉粉馆,而第二次的收款方则为“茶饭餐饮”。

  显然,施骗者十分了解受害者的心理,精心布局,步步诱导,完全不给其思考时间

虚假贷款、仿冒APP成网络新骗术,超150万人受骗!

  网络骗术翻新

  上述报告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生活的深度捆绑交织,通过互联网对网民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先后出现了“网络投资”、“网络交友”、“网购返利”等新型网络诈骗手段。

虚假贷款、仿冒APP成网络新骗术,超150万人受骗!

  最近“杀猪盘”的事情可以作为网络交友诈骗的典型案例。所谓杀猪盘,就是先和猪建立起较为融洽的关系,摸清底细,然后让这些猪在愉快的心情中心甘情愿走向他们的屠刀,被杀后还找不到屠夫在哪。他们把那些感情寂寞的人叫做猪,把建立恋爱关系叫做养猪,把最后的诈骗叫做杀猪

  每个杀猪盘都有明确的分工。一般分为话务组、供料组、技术组、洗钱组四类,其中供料组和技术组算是技术工种,一般不露面,话务组是直接和“猪”打交道的人,洗钱组最为关键,一般是老板自己控制或者联系渠道。

  据媒体报道,这些“杀猪盘”许多都开设在东南亚地区,这些年实体赌博不景气,网络赌博开始兴起。

  若是遇到“网络投资”、“网络交友”、“网购返利”等诈骗,请注意不要贪小便宜,遇到金钱相关的话题要多留一个心眼。

虚假贷款、仿冒APP成网络新骗术,超150万人受骗!

  “李鬼”短信出没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2018年通过移动应用实施网络诈骗的事件尤为突出。

  CNCERT还发现,具有与正版软件相似图标或名字的仿冒APP数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CNCERT通过自主监测和投诉举报方式共捕获新增金融行业移动互联网仿冒APP样本838个,同比增长了近3.5倍,达近年新高

虚假贷款、仿冒APP成网络新骗术,超150万人受骗!

  报告指出,这些仿冒APP通常采用“蹭热度”的方式来传播和诱惑用户下载并安装,可能会造成用户通讯录和短信内容等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或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私自下载恶意软件,造成恶意扣费等危害

  此外,利用伪基站群发短信等诈骗多发。

  伪基站冒充任意号码,包括110、120、10086等,欺骗性极强。在涉“伪基站”的警情中,最为突出的是嫌疑人冒充银行官方号码发送诈骗短信,谎称网银或电子密码器升级,诱骗群众登录短信上的钓鱼网站以获取银行账号和密码。

  「消费金融频道」提醒,冒充银行客服的“李鬼”短信,极有可能与真正的短信出现在同一对话框内,极具迷惑性。此外,部分嫌疑人甚至冒充事主使用其手机号码发送短信,在其亲朋好友、同事等熟人中实施定向的诈骗。

  这些“伪基站”迷惑性很大,对于虚假异常的短信要提高警惕,尤其不要轻易打开陌生链接。

  随着技术的升级,诈骗手段也在升级,在与陌生人聊天或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时,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尤其涉及到金钱、投资等要三思而后行,若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大家都爱看
你的手机安全吗?切记防范恶意软件你的手机安全吗?切记防范恶意软件 众安科技成立众至网络安全联合共创实验众安科技成立众至网络安全联合共创实验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