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面的vivo 如何将黑科技“实用化”
2018-12-29VIVO 编辑:admin
智能手机如今的发展让人捉摸不透,昨天的前卫技术、今天就成了行业标配;今年的顶级芯片,半年就被下放到了自家的中端产品上,就连消费者们都在感叹:跟潮流买手机真的是心力交瘁。不过抛开这些东西不谈,其实创新二字才是消费者们最关注的、也是一个品牌的立身之本。如今手机行业的大方向是追求极致的“全面屏”,设计驱动型的产品一时间层出不穷。
在如今手机性能过剩、外观趋同的大环境下,手机厂商们都将目光聚焦于外观方面的创新。其实仔细想来这样也无可厚非,毕竟在肉体差不多强悍的情况下,才有心力去追求颜值。除了目前常见的刘海屏、水滴屏、升降设计以外,国产大厂vivo又将双面屏带到了一个新的极致:将黑科技实用化。为什么说“实用”二字反而成为了极致呢?
其实大家细细想想就能发现一个“科技怪圈”,那就是很多的黑科技并没有很好的与生活相结合,反而沦为了炫技的资本、销售的噱头。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看似酷炫的技术,在消费者买单之后,并没有给用户带来符合它价位的体验,最后沦为了躺在手机中想不起来的功能点。在这方面,vivo看似的“不走寻常路”其实反而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vivo近年来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而且每款技术从落地到应用,行云流水的畅快感和脚踏实地的可靠力,是最难得的品质。一款APEX打开了vivo的技术大门,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vivo对于智能手机发展的美好愿景,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正是有了APEX的先驱之力,才让NEX的诞生显得顺理成章。第一代NEX手机,一出场就石破天惊。
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机的屏占比,vivo采用了升降前置镜头的设计,将许久未见的机械结构重新带回了我们的实现。在NEX惊艳亮相以后,大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第一代机型如此石破天惊、如此惊艳震撼,下一代产品要怎样才能突破呢?近日vivo给出了我们答案:vivo NEX双屏版横空出世。
双屏幕设计不是vivo的首创,不过他却玩出了全新的玩法。说起双面屏幕的前世今生,相信大家都会想起当年作为礼物被赠送给习主席的YOTA Phone。不过目前市面上的双屏手机都采用的是彩色+电子墨水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功耗,另一方面就是主打移动阅读体验。和这些手机相比,vivo的思路却完全不一样。在如今全面屏的大趋势下,这种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屏占比、另一方面vivo也通过双屏,带来了更多的实用性。
双面屏幕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正面不需要安放摄像头,屏占比进一步提升。这样的好处就是,在视觉观感方面,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无论是游戏还是影音,都没有了任何的遮挡。对于当下这个“看脸”的社会来说,vivo NEX双屏版第一眼就胜出了。当然,除了外观方面的提升,vivo NEX双屏版的精彩还在“后头”。
vivo NEX双屏版的背屏为一块5.49英寸,分辨率1920*1080的屏幕。整体观感和正面没什么区别,不过vivo在上方安放了一个“圆形区域”。可不要小看这个人脸一样的造型,vivo在这其中集合了三摄以及领先的TOF技术。没有了前置镜头,vivo还有引以为豪的屏幕指纹技术。其实早先vivo就曾经展出过TOF技术,此次NEX双屏版所搭载的TOF 3D立体摄像头,相较于3D结构光,在采集速度、信息量级使用距离方面更具优势,安全方面更是支持支付宝支付验证,安全又放心。
俗话说有舍必有得,NEX双屏版虽然失去了正面人脸识别,但是却换来了更快速的准确的屏幕指纹技术,同时配合背部的TOF人脸识别解锁,将手机的安全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屏幕指纹+TOF解锁方式,让用户在解锁和双屏切换时从容流畅,将双面屏幕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日常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选择解锁方式,大大提升了便利性。
除此之外,vivo并没有将双屏仅仅作为提升正面屏占比的一个工具,而是利用功能和交互将二者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例如“心情传递”、“帮拍”等功能,都是在经过了对用户使用场景的深挖,得出的痛点需求。即使是你拍照能力在强,有些角度也无法实现。vivo通过利用双屏同时开启的优势,让帮拍不再是“盲人摸象”般的体验。此外“用后置摄像头自拍”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方式,也在NEX双屏版身上成了真。
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创新点,其实恰恰弥补了已经日益完善的手机系统中的小缺陷。锦上添花谁都懂得,雪中送炭带来的幸福感才是带给用户们最好的礼物。从这些交互和创新点来看,vivo将双屏手机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虽然双屏设计并不是vivo首创,可是它却通过针对用户需求进行揣摩,在体验上更上一层楼。
在如今竞争激烈、乱象横生的手机行业中,“创新”似乎成为了圈钱和宣传自己的筹码。而在vivo NEX双屏版身上,我们看到vivo通过对双屏交互理念、功能点的创新,在一成不变的手机市场中,将酷炫和实用完美结合,这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黑科技实用化”。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是需要通过长年累月、通过对用户使用习惯和痛点的深刻分析、学习,才能拥有的大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