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其实是一家产业互联网公司,而非手机厂商?
2018-12-01小米 编辑:有态度的土豆
大家熟悉小米更多的是因为小米手机。自2012年起,小米用1999的价格、以互联网作为销售渠道、以及社交网络的宣传方式。无一不是颠覆了传统的手机销售模式。如今小米已经是市值409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了。成为这些年来国内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然而小米也是一家充满争议的公司,2018年上半年小米准备上市时估值曾到1000亿美元,最终IPO定价为17港元/股,总估值腰斩到了539亿。如今小米的市值还一直在14港元左右的破发线以下徘徊。
投资人质疑的是小米的盈利模式,雷军曾经宣布:“硬件综合利润永远不会超过5%,二十年内不会动摇”——对于“米粉”们来说这的确是个好消息。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家不打算赚钱的上市公司是不道德的。 小米2017年收入不足200亿美元,利润不到9亿美元。分别是苹果的1/10和1/60。这是也小米最受质疑的地方。
前天(2018年11月28日)小米召开了2018AIoT开发者大会。也许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答案。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是小米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小米的IoT从平台到应用,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类繁多的产品生态链。囊括了从吸尘器到吹风机在内日常家居。根据小米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平台支持设备近2000款,智能设备连接数超1.32亿台。而连接这些智能设备的媒介——AI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则成为这上千款设备的控制中枢。小爱同学累积激活设备约1亿台,累积唤醒次数超过80亿次,月活跃用户达到3400万。
考虑到了小米在手机MIUI系统中内置了小爱同学,累计激活1亿台的数据应该包括了部分手机数据。但即便如此,小爱同学的激活量依然惊人。有意思的是,小米还通过和微软合作,将小爱同学和微软小冰的服务打通。通过小爱同学可以“召唤”小冰,让这个“
话痨网红”来陪你聊天。通过二者的联合,小爱同学在语音对话上的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小米的IoT触角向各个领域延伸
本次大会上小米正是宣布和IKEA(宜家)达成合作。未来为宜家全系智能照明产品提供IoT接入和语音控制系统。米家和宜家的产品定位都是“好用而不贵”,客户群体高度重叠。一个做智能电器一个做家居用品,互补性很强。把照明设备作为初次合作的对象也十分合适——照明设备刚需强,销量大,价格便宜且能让用户最直观的感受到的产品。对小米IoT的普及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除了家居领域,小米宣布将与全季酒店、爱空间展开深度合作。其中全季上海虹桥中心酒店将采用全套小米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这也是小米向酒店行业与智能家居行业的又一步迈进。真正的智能家居,绝不是简单的说一句“小爱同学,把灯打开”,而是“小爱同学,我到家了”然后AI会根据环境亮度调整屋内的灯光亮度,把屋内空调和新风系统打开调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在浴缸里放满温度合适的温水,以及给你煮上一杯香浓的咖啡。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装修之前做整体的布局设计和配套的智能电器的安装。显然,与连锁酒店合作是最优的铺开方式。想象一下,经常出差的你只要住进有小米智能家居的酒店,你手机里的小爱同学就可以把所有你的习惯和喜好都安排到房间中的智能电器中。到时候你会不会想:我家再装修的时候,也要装一套小米的智能家居。
最后,小米还与车和家合作推出车载语音解决方案,车载语音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导航和远程订餐等功能。随着5G网络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私人汽车会渐渐成为人们旅行中的乐享空间。车载语音系统也会成为人们旅行中的智能管家,帮你安排旅途中的一切。市场前景非常之广阔。
有了以上几大市场广阔的场景,难怪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这样形容IoT:过去,雷总让一头猪(手机业务)在风口上飞了起来,而现在的风口是飞起一头大象(IoT)甚至是一艘航母。
站在风口上就一定能起飞么?小米之隐忧
一家公司一旦开始在产品品类上快速扩张,随之而来的是人力成本、宣传成本、研发成本、生产成本的几何级增长。对此,贾跃亭先生就是前车之鉴。风险投资出身的雷军似乎很清楚这点,四年前,小米就已经划定了自己产品研发的边际,在开发者大会上,小米集团 IoT 平台部总经理范典再次强调:小米的自研产品主要是手机、电视、电视盒、路由器和智能音箱。
至于其他产品,则是由众多“小米生态链企业”完成研发和生产。如此可以有效地规避了乐视式扩张导致的失败。
但小米IoT模式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本次发布会上,雷军对小爱同学的几次演示都没能成功,雷军只好尴尬圆场:“小爱同学,你是不是一到发布会演示就不好用。”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小米长于合作而短于技术。与百度在AI技术上合作,与宜家、全季酒店在智能家居方面合作。但自始至终,小米都没有展现出在AI领域的突破性技术进展,也没能证明自己在AI领域掌握了独家技术。
IoT需要AI技术的支持,而小米在基础技术研发上无持续传统,投入天生不足,AI中的深度学习、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芯片等技术储备不够。小米曾自主研发一款松果澎湃S1芯片,后续因实力差距较大无果而终。小米成立了“小米AIoT开发者基金”,先期投入一个亿。这个数字相比一起走AI的友商来说并不算大方。相对大笔收购AI初创企业的阿里和腾讯,小米的实力并不在一个台阶上。
技术研发上的不足,或称为小米进军AI+IoT的最大短板。
眼光毒辣雷军每次都能站在风口上。几年前智能手机还在普及阶段,大家都还忙着卖手机赚钱的时候。雷军早已把智能手机看做了流量的入口,进而由小米手机衍生出了小米“生态链”。但手机业务的利润不充盈,而生态链的格局和盈利模式还不明朗。也使小米模式遭到了投资者的质疑。
而如今雷军又站到了AI+IoT的风口上,今后的几年内这也许是小米生态链的最好的变现方式。小米能不能成就起又一座商业帝国呢?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