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新闻

“出门带五部工作手机”, 谁是谁的附庸?

编辑/作者:安安 2018-05-16 我要评论

李跃 近日,一则关于乡村干部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新闻传遍网络。新闻描述,乡村干部每次出门要带五部工作手机,里面是各部门不同的工作系统要填报,所有手机24小时...

  李跃

  近日,一则关于乡村干部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新闻传遍网络。新闻描述,乡村干部每次出门要带五部工作手机,里面是各部门不同的工作系统要填报,所有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手机APP、微信群等“现代办公工具”成为基层干部的“坑”。

  很多人由此批评形式主义害人,这种批评当然是对的。但我由此进一步想到的是,技术往往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对我们形成“绑架”。对此我们应保持必要的警觉与自省。

  爱因斯坦曾说:“我害怕有一天科技会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今,这种担忧正在某种程度上变成现实。还是以手机为例。乡村干部出门要带五部工作手机当然算是一种手机“重症”,但常人就没有被手机“奴役”的现象么?走路看手机;上厕所刷手机;朋友聚会,没人说话,各自玩手机……不正是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真实图景么?

  再将时间拉得更远一点,随着通讯及信息技术的发达,纸质书信已日益退出人际交往领域,取而代之的是电话、电邮、微博、微信等。但是,面对屏幕是不是与当年面对一叠信纸的感觉不太一样?等待对话框的心情,是不是也与当年等待远方来信的忐忑不太一样?是不是觉得,快捷的沟通技术并没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环顾四周,小到骚扰诈骗电话,大到环境污染问题,都可以被视为一种技术的负面产品。这当然可以看成是一种无法回避的进步的代价,但一个理性的社会,要设法将这样的代价降到最低。科学界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争议、对一些生物学实验的科学伦理的坚守等,就包含了人类对技术双面性的认识。

  其实,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建立了对科技异化消解人类生存意义的自觉反思。很多好莱坞科幻电影中,诸如人类成为智能机器人俘虏之类的镜头,都是对技术进化速度远远超出大自然进化速度的一种警觉。当然,这也证明,只要人类还是一个善于反省的物种,就不会轻易成为技术的奴隶。

  我想再次强调的是,并不是要回到从前。很多事物,在记忆里是美好的、温热的,但在它发生的那一刻却可能是沉重的、苦涩的,只不过后者被时间过滤、没收了。相信没有几个人愿意从手机时代回到书信时代。可是,我们在欢呼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不能对我们可能正被技术异化的现象习焉不察。

  是的,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不能或者不应改变那些恒定的理念与常识,以及那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与情怀。我们不能成为技术的附庸。这个时候,我没来由地想起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某个角度看,这样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技术的一种自觉反抗,我要向这样一种自觉表示敬意。

 

文章来源:晶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第二届华为DIGIX安全攻防大赛正式开幕

    第二届华为DIGIX安全攻防大赛正式开幕

  • 严把网络安全关|CIS 2020天威诚信精彩亮相

    严把网络安全关|CIS 2020天威诚信精彩亮相

  • 鼎和保险公司荣获CIS2020中国网络安全创新年度金

    鼎和保险公司荣获CIS2020中国网络安全创新年度金

  • 通付盾荣登《2020中国网络安全产业100强》榜单

    通付盾荣登《2020中国网络安全产业100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