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OPPO)参展2019伦敦设计节。OPPO伦敦设计中心以“探索的本质”为主题打造探索空间,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互动装置体验,体现OPPO对于未来个人科技产品形态、材质、颜色及交互的探索和想象。同时,OPPO还与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开展合作,双方就人、科技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最终以大型户外装置艺术作品“织就轻盈”的展出,把双方对人、科技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呈现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博物馆)的约翰马德伊斯基花园(John Madejski花园)。OPPO也因此成为2019伦敦设计节期间唯一搭建大型装置艺术的亚洲科技品牌。
“探索的本质”是OPPO伦敦设计中心在伦敦贝克大街35号(35 Baker Street, Marylebone)特别打造的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与定制化装置的互动,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层面,探索和感受人与科技、自然的融合。该装置以OPPO Logo为灵感,由四个“O”状和两个“I”状符号柱组成,同时也代表着基本的数字语言“0”和“1”,体现出装置所蕴含的艺术感和数字化意义。观众从特定视角观看,将发现装置整体呈现出OPPO Logo的形状。
OPPO伦敦设计中心打造的“探索的本质”互动装置
四个“O”状符号柱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与观众互动,展现科技和人在不同纬度空间上的共处,比如用颜色变幻展示人的心跳,以视觉化语言呈现人的生命力;利用亲肤有弹性的织物,让观众用触感感受科技和自然的融合之美。OPPO伦敦设计中心的设计师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使观众与科技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让人们从视觉、听觉、触觉层面与装置产生互动,体会科技。OPPO作为空间创作者,从美感、智能和材料感知上探索未来科技设计中更多的可能性,并与观众共同发现“探索的本质”,感受科技感知之美、交互之美、沉浸之美。
OPPO伦敦设计中心CMF设计师傅意涵演示如何与装置互动
此外,两个“I”状符号柱将充当语音导览,为观众进行展览解说。而OPPO为了体现科技与人的和谐相处,展现“不打扰”的诗意美感,只有当观众靠近符号柱时,才能聆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现场观众正在聆听“I”状符号柱的讲解
一直以来,OPPO认为科技不应该占领人们的生活,科技和人应是互融且平等的关系。而科技产品不是简单的技术堆叠,恰到好处的留白,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体验中的主角。回归人的本质,才能让科技产品拥有让人惊艳又恰到好处的舒适感。
“‘探索的本质’是OPPO设计理念的视觉化和实体化呈现。随着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数字化,与有形世界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宝贵。“OPPO伦敦设计中心负责人朱瑾桐表示,“OPPO的使命就是开发出以人为出发点的技术,找到科技和人之间的平衡。‘探索的本质’就展现了人与科技间产生更自然、舒适连接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探索未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可能性,在此次伦敦设计节期间,OPPO伦敦设计中心还与隈研吾合作,在V&A博物馆展出了双方共创的“织就轻盈”户外装置艺术作品。
隈研吾“织就轻盈”户外装置艺术作品
隈研吾主张“负建筑”,通过自然、可持续材料与科技的结合让建筑消隐于环境,主张把注意力放在环境和人的关系上,这与OPPO拥有相同的探索精神和设计愿景——在材料、形式和环境上挖掘新的可能性,并以人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带来纯粹的美的感受。基于此,OPPO伦敦设计中心与隈研吾通过竹子与碳纤维的压层工艺,在保证作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同时体现建筑的轻盈,最终呈现出“织就轻盈”简洁、平衡和天然的效果。
OPPO伦敦设计中心负责人朱瑾桐(左)与隈研吾(右)
对于此次合作,隈研吾先生表示:“与OPPO合作完成这个项目是一次非常鼓舞人心的经历。他们拥有出色的前沿科技,通过其与Kengo Kuma Lab的合作,我们有机会共同探索科技和材料的融合。‘织就轻盈’的灵感来自约翰马德伊斯基花园(John Madejski花园),我不仅关注材料本身,更希望能探索其与自然和人的融合,这与OPPO的设计理念非常相似。”
OPPO伦敦设计中心负责人朱瑾桐在隈研吾“织就轻盈”主题讲座上发表演讲
朱瑾桐也表示:“OPPO伦敦设计中心和隈研吾先生都受到自然、新材料、形式和环境的启发,‘织就轻盈’就是对这一主题的探索。未来我们将注重探索未来科技和设计的融合,并创造出为日常生活带来价值的产品。”
此外,朱瑾桐和OPPO伦敦设计中心CMF设计师傅意涵还将分别代表OPPO出席了伦敦设计节期间的“数字共振”和“可持续、设计和品牌”两个讲座,向更广泛的设计圈层传达OPPO的品牌设计理念。
作为OPPO探索创新设计的前沿阵地,OPPO伦敦设计中心通过对全球美学和设计理念进行更深入、系统的前沿调查研究,持续探索科技和艺术的融合之道,通过富有实验意义的设计探索,反哺产品设计,提升OPPO设计力,并不断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且惊艳的科技产品。未来,OPPO还将继续与更多顶尖艺术设计机构、知名设计师开展合作,探索科技和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性,进一步推动当代艺术发展。
文章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