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华为云的五道“坎”

编辑/作者:瑶佳 2018-11-02 我要评论

2006年,云计算作为新概念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2009年,王坚在马云的支持下开始上马阿里的云计算部署,当时业内对王坚甚至有“一个学心理学的不会写代码的技术人...

2006年,云计算作为新概念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2009年,王坚在马云的支持下开始上马阿里的云计算部署,当时业内对王坚甚至有“一个学心理学的不会写代码的技术人员”的嘲笑。

2010年,IT领袖峰会上,马云极力宣传云计算的概念,李彦宏却认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则把云计算比作是阿凡达一样超前的概念,认为一千年以后才有可能实现。

当时钟转到2017年,各大互联网巨头却一改之前或嘲笑、或观望的态度,纷纷卯足了劲加入云计算市场的争夺战中。

——//////////——

年初华为放言:华为公有云必须在三年内超过阿里云,做到云计算市场的国内第一;未来全球五朵云,华为居其一。

这种雄心壮志大有30年前的“天下通信三分天下,华为必居其一”的气魄。不能否认,华为此次的决心甚坚。但想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不是光靠决心就可以的,实力才是王道。

诚然,华为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但当华为高调宣布云计划时,仍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伴随其中。主要针对华为以下五个方面:

强大的竞争对手

由于占据了部署时间的先机,阿里云在国内当前的云计算市场中可以说处于一骑绝尘的绝对龙头地位,甚至放眼全世界,阿里云也是屈指可数的云计算巨头。相较于阿里云2011年就正式上线的先发优势,华为显然已经错过了上一个窗口期。

在诸多竞争对手中,华为云的云计算意识可以说并不比阿里云迟多少,但是由于看不到短期内的营收,而放弃了部署计划,直到近两年才在市场的推动下匆匆入局,华为云虽然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以致在云计算市场的角逐中上位乏力。从市场占比来看,华为长期处于“其他”阵营。

云计算厂商的市场占比(数据源自IDC)

2017年4月10日,工信部指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并支持云计算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拓展市场,加快做大做强步伐。

在市场环境和政策利好的情况下,云计算市场吸引了大批的互联网巨头、IT厂商和创业公司纷纷加入其中。各方野心十足,摩拳擦掌地准备分一杯羹。

前有狼后有虎的困境中,华为云想在云计算领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无异于登天之难。

缺少互联网基因

华为是一家新兴的IT硬件制造商,从硬件制造到云服务,华为云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在外界看来无法逾越的鸿沟,相比那些天生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公有云服务商来说处于下风。

互联网基因的缺失,企业服务业务的经验相对不足,使得华为云在群雄逐鹿的云计算时代颇费心力。与之相反的是,阿里等互联网竞争对手不断地在拓展业务领域,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更换产品的成本,形成了牢固的产品护城河。

互联网公司一直坚持产品为王,用户体验至上的信条使得他们对用户有着细致入微的了解,懂得用户所急所需,这是新产品在开拓市场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另外,对于流量的抓取,华为这样的传统型企业显然不如互联网公司,在产品推出之初,最先获取大量流量者也就是最受关注的一方,不至于在新兴蓝海中连水花都见不到一个。华为云若想在角逐中上位成功,必须先弄明白自己和互联网公司的差距在哪儿,先天基因不足,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弥补了。

缺乏自有大客户

与阿里云、亚马逊的AWS等对手相比,华为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没有内部客户支持。

阿里云成立之初,淘宝网就是它的内部客户之一,目前,淘宝已有2亿多的用户,有这样一个大客户的支持,对阿里云的功能检测和优化都有莫大的裨益,淘宝的电子商务交易数据会平移到阿里云的平台上,保证充分的数据分享。

通过这些数据,阿里云能够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公司和在互联网上活跃的企业。无独有偶,世界云计算市场排名第一的老大AWS也具备同样的优势,亚马逊商城能够起到与淘宝网一样的作用。

华为没有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内部的华为商城,不仅规模上无法与淘宝相比,其产生的数据也非常单一,不足以分析出用户的特征,描绘精准的用户画像。在云计算领域用户的需求尚不明朗的现阶段,不能最快最精准地分析用户需求将极大地限制供应商占领市场的速度。

若想获得类似淘宝、亚马逊之类的大客户,华为云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而对手阿里云却不费一兵一卒,这样的获客成本极大地加重了华为云的负担。

生态圈经营较差

与阿里相比,华为的生态显然处于劣势,目前阿里巴巴的业务深入很多领域,比如购物、数据服务、旅行等等。这么多业务,就算其中某些业务出了问题,其他业务还可以正常运转,所以更具生命力。

而华为的生态就比较单薄,业务比较集中,如果行业出了风险, 对华为的影响很有可能是毁灭性的。从全面和循环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不完备的生态圈使华为进一步的发展犹如刀尖起舞。

与阿里极力发展各个领域业务的战略不同,在生态圈的建设方面,华为一早就声明自己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因此很多任务由合作伙伴承担,同时也把大部分的营收分给合作伙伴,这种通过让利团结一切可团结的人的方式是华为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在这样的基础上,华为的发展看起来异常迅猛,但必须指出的是,依靠任何人都不如依靠自己牢靠。在云计算2.0时代,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完整稳定的生态是吸引企业上云的重要因素,从这方面来看,华为依靠合作伙伴建立的生态圈不够稳定,可能是其争夺市场的一个短板。

入市时间晚

早在2009年,阿里就开始部署云计算业务,而华为云BU却在2017年才姗姗来迟。如今,阿里云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牢牢占据着国内云市场的半壁江山,错过先机的华为云想要在这样的困境中后来居上,难度可想而知。

从市场规模角度看各机构的数据都显示,公有云是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而目前世界几大云计算巨头的年收入不过百亿,云计算刚刚进入稳定应用的早期,离成熟期还差得很远。

从用户主体角度看在Cloud1.0时代,主要用户以创新企业、小微企业等为主体;而正来临的Cloud2.0时代,大量传统企业和政府机构才是云计算应用的主角,而这类客户群正是华为多年服务所积累的优势所在,华为云在错过上个窗口期入市的情况下,能否凭借这一优势反转格局,重新占领先机,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说过:“今天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技术领先度领先第二名起码三年以上。”“大家跟阿里云一样要踩过这些坑、犯过这些错,才有资格谈云计算,谁都不可能跳过去。”

当初阿里提出“云计算”概念的时候,外界包括阿里内部的很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这导致阿里云在后期的研发中承受了无数的质疑和压力。阿里云从蓝图到成品可以说是一路顶着压力踩坑走过来的,战略的“坑”、技术的“坑”,哪个都不能直接跳过。

现在华为云在前进的途中仍要跨过无数的“坑”。

例如,战略定位错误。阿里云直到2016年还在提倡自己是数据分享第一平台,事实上云计算早期承担的职责无疑是服务器的虚拟化,大数据无疑是后来的作用。同样,华为云也无法保证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方向就是始终正确的。

云计算还面临的困难是:如果单独为客户提供一项虚拟技术或者一项服务,可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一旦用户的信息量增加,如何为用户提供高性能服务,为客户迅速提供弹性的计算,将需要更大的灵活性,这将完完全全不是一个概念,需要一步一步慢慢走过来。

阿里云从概念的提出到如今的成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用户不会和你开玩笑,技术指标更不会和你打马虎眼,任何云计算厂商包括华为云在内在这条路上必须和阿里云一样填平所有的坑才能走得顺畅。

目前国内云计算产业的整体渗透率已经超过20%,未来的2-3年将是云计算产业飞速发展的阶段,也是新入市者决定去留的关键阶段。华为如果想要抢占地盘,窗口期也就这3年。如果3年内抓不住机会,华为想要在国内甚至国际的云计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希望就变得十分渺茫了。

虽然华为云前方的路困难重重,但基于它仅用30年就发展成为5000亿规模企业的成功先例,我们依旧倾向于用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华为接下来三年的走势,期待华为再一次给我们带来惊喜。

文章来源:未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华为发布鸿蒙OS 2.0手机开发者Beta版:P40、Mate 3

    华为发布鸿蒙OS 2.0手机开发者Beta版:P40、Mate 3

  • 重磅新成员入驻华为!技能实在太多网友都猜不

    重磅新成员入驻华为!技能实在太多网友都猜不

  • 华为与台积电终止合作 AMD成7nm产能最大金主

    华为与台积电终止合作 AMD成7nm产能最大金主

  • 华为第二代折叠屏Mate X2曝光 搭载麒麟9000网友担

    华为第二代折叠屏Mate X2曝光 搭载麒麟9000网友担